大山深处有美景
11月3日,虽然天气有些阴冷,但行驶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采风记者忍不住用手机和相机记录沿途的美景:这里群山环绕,植被繁茂,古村落掩映其中……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省委省政府“锻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旅游公路,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盂县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的重点工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建设总里程212公里,预算总投资19.2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1.67亿元。
站在途经北下庄乡东关头村的一处观景平台,远远望去,群峰耸立,气势磅礴,雁子崖尽收眼底。盂县交通运输局工程股股长张春明介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由东北至东南纵贯梁家寨乡、上社镇、北下庄乡、仙人乡4个乡镇,辐射36个景点,惠及沿线60余个村。项目建成后,对于整合盂县旅游资源,弘扬太行红色文化、忠义文化、山水文化、古建文化,打造“太行深处有人家,最美公路串起她”特色品牌,促进交旅融合,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带动全县“一脉、一核、四片区”农工商旅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面对大部分路段需要新建、施工路段险峻复杂等困难,盂县交通运输局破难点、疏堵点、解痛点,加速推进工程建设,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基本实现140公里主线贯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成,打通了旅游景区景点的“最后一公里”,串起太行壮美风光,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沿线村民的“致富路”。张春明表示,他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建设交通强国的强劲动力,争当开路先锋,为推动当地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冯梦琪)
旅游路让北下庄乡一路风景变“钱景”
深秋时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北下庄乡段风景正好。蓝天白云下,山势连绵,许多游客自驾到此,极目远眺,心旷神怡。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道路建成通车,曾经北下庄乡的深山美景如今也“触手可及”,昔日藏于山间的乡村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风景变“钱景”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眼下,秋收已基本结束,但位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边的东关头村干群却依旧忙碌:村干部在肉牛养殖项目现场,和工程负责人商讨牛棚主体工程的具体事宜;村后山的采摘园里,几个村民正为果树修剪枝条;村红白理事会大厅主体工程已修建完成,三五个工人正在装修大厅……“路通百事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给我们村带来新气象。如今,村里修建了清廉广场、文化长廊,村子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精气神更足了。”村民樊亮双笑着说。
北下庄乡紧临207国道,是个纯农业乡镇。过去,许多村子以发展传统种植业和运输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产业结构单一、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许多村发展缓慢。北下庄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的建设,可打通北下庄乡发展的梗阻。“旅游公路串起了我们乡5个行政村和尖山、雁子崖等景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谋划产业,为乡村引进人才,打造集观光、游玩、采摘、住宿于一体的旅游区,带动村子发展、村民增收。”北下庄乡党委书记李忠勇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北下庄乡一方面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谋划产业,一方面持续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吸引在外创业就业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85后”的樊一亨现在是东关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新人新气象,担任村干部以来,樊一亨带领干部、群众建广场、引项目,为村里的发展制订计划。“村子离旅游公路较近,村里还有雁子崖景点。我们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樊一亨说。
北下庄乡党委副书记、镇长邵建利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将北下庄乡西麻河驿村、东麻河驿村、箭河村、东关头村、西关头村5个村串联,形成“三河两关”的发展格局,还辐射带动周边的后川村、石旧都村等村的发展,努力让风景变“钱景”。下一步,北下庄乡将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推动“红+绿”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温荣鑫)
“致富草”+“致富路” 开启当地“致富门”
在太行一号线旅游公路盂县段仙人乡境内有成片的紫苏田。秋季,漫山遍野的紫苏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当地带来丰收的气息。
紫苏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既可作为香料又有较好的食用、药用价值,可加工成植物油、精油皂、茶等。
为了丰富种植品种,前些年,仙人乡借助全乡土地富硒等有利条件,提出改种紫苏的发展思路。2019年4月,集紫苏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山西福旺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势成立。
此后3年间,仙人乡逐渐形成了紫苏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紫苏种植面积也逐步增加到现今的4000多亩,且拥有了东庄头村、沙井村、岭底村、石宝村等大片种植基地,产业发展粗具规模。一片片紫色小叶子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草”。
“这是我们本地出产的紫苏产品,紫苏油营养价值很高。”在山西福旺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付贵平的介绍下,采风团记者详细了解了紫苏油、紫苏皂、紫苏茶以及公司的发展历史,更全面了解了这一致富产业。
不久前,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盂县段主线基本实现贯通,不仅为仙人乡沿线村庄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也为当地村民铺设了一条“致富路”。对于山西福旺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更是带来了机遇。“我们的产品好,不愁卖,旅游公路距离公司厂址不到8公里,以后外销更方便了。”说话时,付贵平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仙人乡境内长19公里,涉及7个村庄。我们将抓住旅游公路开通的机遇,进一步发展紫苏产业,开发紫苏旅游、农家乐、紫苏药膳等,推动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仙人乡人大主席梁俊宏谈及未来,信心满满。(荆倩)
兴旺产业为幸福生活“加码”
盂县北下庄乡后川村后山,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整齐划一的现代化猪舍等待着生猪的进场。“一期工程完成后能养殖1万头生猪。我们计划从运城市引进优质种猪自繁自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后川村大力发展产业,引进了盂县中信焦化有限公司投资的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配套建设了饲料加工厂,建起了300亩采摘园,发展农机服务,依靠招商引资、特色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
后川村曾是个纯农业村,有耕地1200余亩,村民以种植玉米、谷子为主。村里成立了瑞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村民的春种夏管秋收提供机械化服务。村民将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种植,种地不愁。不少后川人成了“斜杠农民”,外出务工、在合作社和采摘园工作、参与项目建设……
村里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饲料问题可以就近解决。村里的玉米、谷糠加工成猪饲料,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村民的玉米也能就近销售。目前,后川村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已经完工,引进了两条饲料加工生产线。根据估算,1万头生猪每年需要近6万吨饲料。未来,饲料厂生产规模扩大后,村里还计划拓展对外销售业务。
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为了改变村里“脏乱差”的面貌,后川村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新建了文化惠民街、护村防洪大坝,安装了路灯,栽植了景观树,粉刷了全村的外墙等。村里还完成了村通公路通道绿化和荒山绿化,家家户户通了硬化路,入村大道改建拓宽,还在两侧种上了绿植。
刘建明说,下一步,后川村将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里的产业走出去,把优质的企业引进来,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加码”。(芦蕊)
旅游路助力垴上村乡村旅游更红火
“新修建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离我们村很近,很多游客会慕名而来。到了我们村,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品尝独具特色的农家饭。”谈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对村里发展带来的影响,曾经担任过垴上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现任盂县仙人乡副乡长的郭海兵感慨万千。
垴上村位于盂县东部山区,距离县城30公里,紧临省道314线,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来到垴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山而建干净整洁的村子,一座座“石头房”、石门、石阶、石墙,独具特色。
近年来,垴上村村支“两委”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红薯种植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举办红薯采摘节,通过采挖红薯、欣赏红叶、品尝美食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农耕文化之乐。依托境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同时,绿化公路、安装护栏、修建公厕、设置旅游导览牌等,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在村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3户村民还开办了别具特色的农家乐。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偏远小村庄,也因此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2021年,垴上村新建的仙人乡红薯种植基地科普惠民中心服务站被评为“五星级服务站”。垴上村荣获2021年“山西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红薯,大家赞不绝口。郭海兵高兴地介绍起了引以为傲的“仙人红薯”:“我们这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红薯。本地的红薯口感好、糖分高、维生素含量多,在整个栽种过程中,施加有机肥,不喷洒农药,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年这里的红薯不等出村就被抢购一空。”
从2019年底开始,李富春接过了郭海兵的“接力棒”,担任垴上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垴上村今后的发展,李富春充满信心:“途经垴上村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是一条民心路,也是一条‘致富路’。今年,我们村里新栽种了西梅和樱桃。有了旅游路的助力,我们乡村振兴的步伐会更坚定,垴上村会‘红’上加‘红’,老百姓的日子也会更红火。”(冯梦琪)
本版照片由晋向华、温荣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