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走进华阳一矿李杰大国工匠工作室,墙上贴满了李杰近年来获得的奖状。工作室的智能掘进太空舱显示屏上,显示着各个掘进工作面的监控画面。工具台上,整齐摆放有各种设备的元器件供大家学习使用。
这间用于创新研发和培训交流的工作室面积不大,却是见证李杰成长的地方。在这个房间中,李杰带领团队组织开展了多项科研交流活动,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平台。
“这些荣誉是党和国家、企业对我工作的肯定。此次被评为第七届阳泉道德模范,是对我的鼓励,也是我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看着满墙的奖状,李杰深觉重肩在任、使命在身。
1997年,李杰从阳煤技校毕业后分配到煤矿工作。从学徒开始,他利用班后时间研究图纸资料、说明书,并将重要知识点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没事就看,做到熟记于心,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师傅请教,真正做到吃透弄懂。他自费购买机电维修相关杂志,参加机电维修班的学习,专业技术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20多年来,李杰手里的工具换了一批又一批,维修的机器更新了一茬又一茬,他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021年,李杰获评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
何为大国工匠?何为道德模范?或许放在20多年前,李杰也讲不明白。但20多年后的今天,他却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我们答案。
求新求变勇创新用来形容李杰不为过。这些年来,他坚守在企业安全生产第一线,带头完成了一系列技术革新项目。他从井下遇到的棘手问题、疑难杂症以及能够节省经济成本、增强安全效益、降低劳动强度等关键点出发,去思考研究一些值得创新与改造的项目。提出议题、讨论研究、制定方案、研究原理、制作模型,通过模型检验理论,模型通过后,到现场安装、调试,直到符合煤矿实际生产需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过程,他要求他的学员共同参与、共同跟进,极大提高了学员的动手及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李杰所做的努力终有回报。他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有效保护了电缆线路,避免因更换造成的成本浪费,节约成本360余万元。由他带头研发的综采工作面保护闭锁集中控制系统、变频拔轮器、防跑偏皮带上辊固定装置等发明创造,获得了阳泉市以及华阳集团“五小”创新等优秀奖项。
敬业奉献、精益专注,是同事对李杰的评价。有一次,李杰生病连晚饭都吃不下。可当接到调度站的电话,得知综三队采煤机不牵引,他二话没说立即起身返回单位,直接换了衣服下井排除故障,并很快就判断出故障点。
由于当时没有用于更换的配件,李杰就临时改装了线路,先让采煤机正常运转起来,直到次日一早他才升井回家。简单休息过后,李杰身体稍有好转,他便立刻赶往单位,下井更换配件。妻子因为心疼他还向他发火,他却说“线路是我改的,别人更换我不放心”。
在李杰看来,不是他为机电事业做了奉献,而是机电事业给了他机遇、让他成长。“当下,国家的第一要务是高质量发展。而发展需要靠技术、靠人才、靠创新。”李杰说,“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变成企业的‘技术资源’,并做好技能传承,争取在创新领域开辟新的战场,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张晓茹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