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交警部门持续开展“减量控大”“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坚持宣传先行、协同共治,拓展宣传阵地,扩大宣传声势,创新宣传形式,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文化建设,保持宣传工作力度不放松,全面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宣传运行机制,使全民交通安全文明意识得到整体提高。
聚焦事故预防
扩大宣传声势
交警支队及各大队紧紧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变化,动态调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重点,更好地服务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
4月12日,交警一大队民警来到矿区沙沟社区、虎尾沟社区,向社区工作人员通报了日常工作中查处的隐患案例,并和社区网格员沟通交通隐患治理办法,加强日常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民警深入分析辖区各社区存在的驾驶无牌机动车上路、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发生的原因,指出从中汲取的教训,积极倡导“交警+社区”联合治理模式,号召社区网格员和工作人员以身作则,坚持把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放在突出位置,用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身边群众加入到文明出行的行列,提升文明交通安全意识。
交警各大队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聚焦重点车辆和驾驶人隐患“清零”、公路交通安全区域联合整治、“一盔一带”安全守护、酒驾整治等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同时,加大曝光力度,每月公布一批违法车辆、典型事故案例、高危风险企业等。加强精准宣传,排查梳理隐患突出的车辆、驾驶人和运输企业清单,继续深化“七进”宣传和“五大曝光”工作,强化“交管12123”平台精准提示功能应用。
针对法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各大队持续组织开展“两公布一提示”和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合理规划出行、安全文明出行;针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的重点时段,宣传教育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大力普及“安全带就是生命带”“规范使用安全头盔”“生命无价、酒后禁驾”等安全理念;针对恶劣天气状况,联合气象、交通运输等部门,通过新媒体账号、短信消息以及高速公路沿线诱导屏滚动字幕等形式,及时提醒驾驶人“降速、控距、亮尾”,遭遇事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聚焦重点人群
延伸宣传触角
4月13日,交警三大队民警走进辖区千隆驾校开展新驾驶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中,民警向驾校学员详细介绍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目的、意义,重点就机动车驾驶人管理、车辆管理、道路通行规定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同时,列举近年来发生的由新驾驶人操作失误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对驾校学员进行警示教育,加强新驾驶人对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此外,交警部门加强对满分学习现场组织体系建设,淘汰与新部令不匹配的学习资料,更新制作内容准确、重点突出的视频和课件,以满足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时长需求。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吸纳驾培、保险等行业力量和交通安全志愿者,壮大专兼职宣讲团队伍,提高现场学习效果。打造交通安全文化培育重点阵地,完善文明交通进驾校“五个一”行动,为驾驶人提供终身教育支持体系。
交警支队及各大队从强基础、促联动、抓创新等方面发力,推动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开展、制度化运行。完善农村宣传阵地,继续推进农村交通安全“大喇叭”播报体系,每月对村委(村民服务中心)、农村学校(教学点)固定宣传栏进行建设、维护与更新。充分运用农村应急广播系统、气象大喇叭,常态化播报交通安全常识、事故案例、警示提示和有关交通安全的相声、小品等宣传内容。部门联动宣传,结合文明办、交通运输部门的文明村镇创建评比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示范村,将交通安全宣传内容纳入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写入村规民约,培育农村交通安全文化建设。针对货车、三轮车、面包车等6座以下小客车驾驶人等重点群体,加强情况摸排,建立人员台账,点对点上门开展宣传教育,督促用工企业和中介机构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上岗前至少参加一次出行常识普及教育。
交警部门把中小学生、高校在校生、老年人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人群,开展分众化宣传、精准化教育。中小学生方面,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推动交通安全优质资源、服务进校园,完善“警校合作”机制,每月上一堂交通安全课或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同时,常态化开展在校学生安全教育,组织公益性交通安全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老年人方面,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探索适老化宣传方式和内容,持续开展劝导活动,带动家庭养成安全文明出行习惯。
聚焦品牌培育
创新宣传方式
近日,交警四大队民警通过逐一排查,在非机动车、摩托车乱停乱放密集区域,逐个为违停车辆贴上“定制车贴”,提醒驾驶人“要将非机动车和摩托车有序停放在停车区,禁止随意停放;骑行佩戴安全头盔”等,做到“常提醒、常警示、常规范”。同时,民警针对驾驶无牌电动车、随意变道、闯红灯、不戴安全头盔的骑行者,深入细致地解读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其自觉摒弃交通陋习,抵制危险驾驶行为。
一直以来,交警部门加强文化培育,深化“七进”宣传和“五大曝光”行动,开展安全文化培育重点阵地建设。组织开展“零酒驾”“零违法”“零事故”创建活动,推动安全带就是生命带、抵制酒驾醉驾、礼让斑马线、遵守信号灯、规范使用头盔等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重点提高全媒体传播力。抓实构建层层推动,积极共享优秀宣传素材和作品,提高我市交警全媒体矩阵传播能力,共同做强交通安全话题。强化集成作战,围绕季度主题,一季度突出“春季涉农交通安全警示、开学季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二季度突出“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警示,一盔一带安全倡导”,三季度突出“涉客运交通安全违法犯罪集中警示,自驾游文明交通倡导”,四季度突出“涉货运交通安全违法犯罪集中警示,‘一老一小’交通安全倡导”。
重点培育“美丽乡村行”巡回宣讲品牌。我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今年以来各交警大队结合实际,继续深化巡回宣讲活动。扩大宣讲规模,组织保险、驾培等行业力量以及“法律明白人”普法专业力量,常态化开展进村入户宣讲和路口安全劝导。同时,协调文化等部门在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活动期间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主题戏曲等。梳理农村典型事故和违法案例,制作成图文、视频资料,通过农村宣传阵地、“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等广泛传播,加大警示曝光力度。将交通安全文化融入“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创作交通安全主题相声、小品、脱口秀等文艺作品;推行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建设;推进交通安全宣传主题墙画绘制等文化建设工程,让交通安全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