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催新绿,植树正当时。随着气温回暖、大地春回,我市进入义务植树的黄金时节。
4月7日,市林业生态实验中心育苗基地内一派生机盎然景象——一株株侧柏苗整齐“站立”,被分成不同的“方阵”;油松苗、白皮松苗迎风挺立,细嫩的针叶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翡翠般的光泽。基地里,工作人员穿梭于苗木间,有的浇水,有的施肥,还有的起苗。
“进入4月以来,气温回升、土壤温度升高、苗木还没有大发芽,栽植后,苗木水分蒸发比较慢,根系恢复和生长速度比较快,成活率相对高,正是种树的好时候。”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闫雅丽说,“今年,我们准备了油松、侧柏、国槐、丁香等不同种类的树苗。最近,每天的派苗量在300株到500株之间。”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想种好树,苗木质量至关重要。基地里,工作人员围着树苗左看看、右瞧瞧,仔细察看苗木有没有被冻伤,有没有存在机械损伤。此外,观察树皮色泽、评估木质化程度、测量苗木冠幅和高度,也都是工作人员要做的,确保起苗质量,为后续人们栽植苗木奠定良好基础。
基地里,高度在1.5米左右的侧柏苗“站”在一个区域里,走近细看,一个个“小鳞片”组成了嫩绿的叶子。另一个区域内,高度在2米左右的侧柏苗,远看宛如一座座卵状尖塔,细看颜色则是深绿色。目光转移,高度在3米左右的侧柏苗,树冠更加宽大圆润,好像一把撑开的大伞,为大地带来绿荫。
“根据单位、企业、团体、市民不同的要求,我们会派发不同高度、不同种类的苗木。市林业生态实验中心会对苗木的根系、冠幅、高度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达标。”闫雅丽说。
日头渐高,来基地领取苗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有的是个人领取,有的是代表单位领取,虽然身份有所不同,但爱绿植绿的心是相同的。递上身份证、告知领取苗木种类和数量,登记完成后,市民梁晓芳领到了5株侧柏苗。登记簿显示,市委社会工作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市义工联合会等单位、企业和团体,也领取了树苗。
梁晓芳说:“这是我第二次领苗木。上一次是母亲去世了,我领了2株侧柏苗,通过植树的方式表达思念。这次,我打算和外孙子一起去植树,为阳泉的生态文明建设尽一份心、出一把力。”
“种树前,记得要先回填一部分表层土,再填坑心土,有利于苗木生长。”“种树的时候,把树苗轻轻放在树坑里,慢慢填土盖住根系后,记得轻轻提一下苗,再踩实根系。”“浇水前,记得沿着树坑外圈围一个小土坝,形成‘树圈’后再浇水,否则水容易流走。”……起苗的同时,工作人员向梁晓芳耐心讲解栽植侧柏苗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植树造林是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山城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开展义务植树工作15年来,我们已累计发放各类苗木超过11万株。大家你一锹、我一锹,栽下的棵棵新苗已经‘开’出了片片绿荫。”闫雅丽说。(张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