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庄变小区 生活更宜居
——山东潍坊陈平家村小区化改造见闻
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村民房前屋后树绿花红,道路有专门的保洁人员打扫,治安巡逻员穿梭于街头巷尾……夏日时节,记者来到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陈平家村,一个管理有序、美丽宜居的村庄跃然眼前。

  陈平家村处于潍坊城区边缘,村两侧紧邻省道,车来车往,安全问题成了村民的心病,而且人员杂乱,治安问题时有发生,村里环境卫生也得不到及时清理。不少村民,特别是年轻人都想去城里买房子,不愿住在村里。

  “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是环境乱、管理差。”在一次村“两委”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全旭抛出这句话,让大家陷入沉思。“咱也学学城里的小区,让村民住在村里就过上城里的生活。”“对,不仅要学,还要管得更好。”村干部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决定对村庄实行小区化管理,并得到村民支持。

  2022年4月,刘全旭带领村“两委”班子到市区多个小区考察学习后,启动了陈平家村的小区化改造。他们在村东西两个大门安装智能门禁设备,人员出入更加有迹可循,减少了安全隐患。同时,借鉴城市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模式,在村党支部组织下,“党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三类群体共同开展物业服务。

  农村变小区,村民生活习惯决定能否长久。为此,陈平家村配套制定了村民管理“红黄双十条”和“村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对人居环境、邻里关系、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提倡和禁止的行为,分别实施增减积分管理。村民凭借积分,可兑换物业服务、技能培训、生活日用品等,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乡村治理,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根本。”刘全旭说,陈平家村小区化改造,凝聚了人心,环境的改变让村民看到了党组织为村民干实事的决心,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治理有效带动乡风文明。村里组建50多人的文艺队,逢年过节组织文化活动,特别是沉寂多年的舞龙队又重新活跃起来,经常受邀到邻村表演,陈平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支部推动、党群互动,陈平家村以“党建+”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激活了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大街上的卫生有人专门打扫,家里水电坏了,一个电话就有物业人员上门修理,还能去村里的净水站接纯净水喝,我们农村生活不比城里的小区差。”村民刘玉华乐呵呵地说。(新华社济南7月16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国内
   第03版:法治传真
   第04版:聚焦·广告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地理标志 精深加工 直播带货
国家防总提升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至三级
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全面完工
引汉济渭先期通水 长江黄河关中握手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库》在深圳首发
村庄变小区 生活更宜居
第48届武汉渡江节举行
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内蒙古签约超4500亿元
江西为农民加开“粮油课”
阳泉日报国内02村庄变小区 生活更宜居 2023-07-17 2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