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来自河底镇曹家掌村的报道
~~~
平定县乾丰养殖有限公司~~~
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
“强手”联合打造农业“循环链”
收获的玉米

  冬日,倒伏在地里的秸秆经过一个多月的晾晒,已经完全失去了水分。在盂县东梁乡东梁村的一片耕地里,大型秸秆打包机“吞下”秸秆,经过粉碎、除尘、压缩后,“吐出”一个个方形秸秆包。不一会儿,这块地里的秸秆全部被打包完。装车运走之前,农机手吕志杰清点着秸秆方包的数量。他说:“这段时间我们忙着打包秸秆,为公司的养牛场储存饲料。如果公司种植区地里的秸秆不够用,我们还会向周边农户收购。”

  吕志杰口中的公司,是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东梁乡党委、政府大力推动下,由东梁乡种植、养殖、农机大户这些“强手”联合打造的农业公司。公司内部设有负责种植、养殖、农机服务等环节的管理团队,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不但实现了农业规模化、循环化发展,还发挥优势为农民办了不少实事。

  东梁乡耕地较多,粮食产量高,产生的秸秆也多。种植大田玉米、养殖牛羊是东梁乡的传统农业项目,全乡范围内有不少种植、养殖大户。为了让传统农业更高效、更有竞争力,东梁乡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成立了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邀请农业大户云集于此,推动资源整合、规模发展。

  郑俊文是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被吸纳进公司之前,他是当地的种植大户,有不少农机。进入公司后,他的业务更广泛、工作更忙碌了。“今年春天,东梁乡以我们公司为主体,与盂县高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万亩加工型马铃薯种植项目。我们不但负责对接村民、流转土地,而且承担了马铃薯种植、管护、收获等工作。”郑俊文说。

  从种植玉米到种植马铃薯,东梁乡按照我市实施农业“特”“优”“精”战略的要求,打造了适宜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今年,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马铃薯,自己在种植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比往年增加了不少。”东梁村村民王建明说。

  尝试特色种植产业的同时,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依然保留了传统种植项目。今年,公司流转土地,种植了1000多亩玉米。“我们公司养殖了400多头西门塔尔牛,种植玉米是种养循环链中的重要环节。”郑俊文说。

  邸利忠和赵保国负责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的养殖项目。成立公司之前,两人是本地有名的养殖大户。两个“强手”到公司开展合作后,实现了技术交流、信息互通。依托公司的种植基地,牛饲料有了保障,牛粪也有了更好的处理渠道。“以前,我们自己种的秸秆不够用,还要去外村收购。规模化发展之后,公司的农机就能将秸秆打包成适合做牛饲料的方包。”赵保国说。

  同样实现资源整合的还有各种农机。整合之前,几个大户都有各自的农机。公司成立之后,农机数量有40多台,实现了旋耕、播种、收获、秸秆打包全程机械化。利用这个优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还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今年,公司托管了全乡2万多亩耕地,让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最近,收回来的玉米基本晾晒好了,我们准备销售。同时,我们几个人还计划碰碰头,确定明年的种植品种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好项目,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带动大家增收致富。”郑俊文说。(侯  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国内·广告
   第03版:理论
   第04版:三农
旧校舍变基地 平菇种植产业“火”起来
打好“美丽牌” 蹚出“共富路”
擦亮招牌 让“菜篮子”装富硒菜
蛋鸡“孵”出产业链 蛋托鸡蛋同生产
“强手”联合打造农业“循环链”
阳泉日报三农04“强手”联合打造农业“循环链” 2023-12-10 2 2023年12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