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专访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奋进新伟力 履职尽责新作为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专访
邵永贵
宋敏婕
史晓雪
董殿英
宋晓文
蔡琳君
耿林华
刘欣

  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全力打造龙头景区

  ——访市人大代表邵永贵

  娘子关景区是我市的龙头景区,其独特的水乡村落文化、关隘长城文化、红色军旅文化、民俗传统文化名扬省内外。市人大代表、娘子关旅游景区管理中心主任邵永贵最关注的就是娘子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报告中说要重点打造娘子关—固关龙头景区、加快娘子关泉上文旅特色小镇,我特别高兴。”邵永贵笑着说。

  2021年,娘子关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的旅游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品牌效应不突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娘子关地处晋冀两省交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与周边旅游市场相比竞争力不强。”邵永贵说。此外,邵永贵表示,由于景区经营主体不同,运营体制各异,在市场开发上各自为政,客源分散,未形成规模效应。

  为此,邵永贵建议,应当全面评估整合娘子关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要组织专家对娘子关及周边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定位,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内容应涵盖娘子关地区的所有文化旅游资源。要培育壮大旅游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市场,提升娘子关的品牌效应。要组织专家对尚未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评估论证,编制项目开发规划,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推动招商引资。要对旅游集聚区的旅游线路进行科学设置,设立东、西两个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旅游集聚区的服务水平和游客体验。(郑晓丹)

  拓宽教师晋升通道  助力教育提质增效

  ——访市人大代表宋敏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是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举措。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阳泉市第十五中学校教师宋敏婕提出了“拓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通道”的建议。

  2023年12月18日,山西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遵循中小学教职工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岗位管理政策措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激发中小学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结合工作实际,宋敏婕认为,2019年全市进行县管校聘改革,统一核算了各个学校的教师职数、岗位编制以及工作量。如今,各学校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各学校均出现了中、高级岗位等级职数设置不均衡、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受岗位等级职数的限制,很多老师虽然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但无法晋升职称。

  宋敏婕建议,一要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占比,推动学校评审报批新举措,拓宽教师职称晋升渠道。二要按照《通知》对各学校的教师职数、岗位等级、符合条件人数等重新核算,进行分类分项统计,并随着招生情况、区域、城乡、校际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实行动态调整,定向发力,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形成基层人才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待遇有保障的良好局面,推动阳泉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张子煜)

  提升服务扩大供给  做优做强“银发经济”

  ——访市人大代表史晓雪

  当前,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培育发展专门服务家庭养老的机构成为我市未来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盂县统计局专业股股长史晓雪提出了“探索家庭养老模式,展望‘银发经济’前景”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老年人基数大、养老水平低。经过走访调查史晓雪得知,绝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养老,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但同时面临多数家庭“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因此,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势在必行。

  为此,史晓雪建议,构建由政府出资设立、按市场化方式运作,集医疗、卫生、家政等服务于一体的家庭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养老服务云平台,吸纳社区养老服务站、医院、家政服务机构、大型商超、老年服务餐厅、日间照料中心等入驻,明确分工。运转成熟后可直接辐射周边,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服务站,在老年人集聚区域设立服务点,招聘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并办理健康证后上岗服务。具体围绕推动国有资产增值、家政服务转型、医疗健康提质、采买跑腿扩容、社会服务增效五方面开展工作,刺激家政等服务行业发展壮大和资源整合的同时,提高老年群体消费水平,满足老人“原居安养”的迫切需要,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毕彧年)

  完善配套规范管理  疏堵结合防患未然

  ——访市人大代表董殿英

  电动自行车因轻便快捷、经济实惠,成为许多家庭出行的代步工具。然而,因违规停放和充电引发的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近年来频繁发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城区市政府大院社区党委书记董殿英提出了“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建议。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董殿英的工作就是进楼入户和居民打交道。工作中,她发现,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车主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用电安全缺乏足够重视,推车上楼、乱停乱放、室内充电、“飞线”充电等行为屡禁不止,成为社区、物业的管理难题。通过进一步走访调研,董殿英了解到,由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市,与电动自行车配套的充电桩、充电棚等设施数量偏少,市场上仍然流通着大量不合格或有安全隐患的电动自行车配件。由此可见,当前我市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存在着短板和弱项,亟需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群众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为此,董殿英建议,一要向公众普及电动自行车电池用电安全常识,电动自行车火灾多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起火后燃烧迅速、难以扑救,一旦发生在室内,会严重威胁人身安全。二要疏堵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相关部门、物业协同,建设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控制设施,解决居民停放难、充电难问题。三要探索建立物业引导、业委会约束、职能部门执法的综合管理模式,完善巡查、值班值守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和消除消防安全隐患。(薄红贞)

  强化青年人才配备  夯实村社治理基础

  ——访市人大代表宋晓文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郊区李家庄乡汉河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晓文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表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村和社区面临着青年人才大量流失、现有农村干部老龄化现象严重、后备人才相对匮乏的窘境,需要破解。”宋晓文说。

  通过深入调研,宋晓文发现,自全市大规模撤村并村后,一定程度上使强村更强,也体现出强村带弱村的特点。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强,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就强村来讲,随着村办企业的增多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常常面临现有人才跟不上发展步伐的问题。”宋晓文说,“虽然村里也配备了大学生村官,但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与此同时,一些行政村成为社区,新增了城市社区职能,对青年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宋晓文认为,人才队伍专业化是提升村社治理效能的关键,破解制约村社发展的人才瓶颈迫在眉睫。因此,他建议,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为强村多配备青年人才,吸引经济、管理、技术等多层次人才参与村社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夯实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推动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村改居的社区来讲,由于原有村级职能仍然存在,建议按村级组织对待,为其配备大学生村官,满足其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郑晓丹)

  推进多元养老服务  提升晚年幸福生活

  ——访市人大代表蔡琳君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矿区蔡洼街道东窑房社区网格员蔡琳君提出了“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紧密融合”的建议。

  蔡琳君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基本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尽管如此,仍未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部分地区存在居家养老服务供需不足,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整体服务水平不高,资金筹集相对较难,服务项目、质量、管理有待提高等问题。

  蔡琳君建议,一是智慧赋能,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智能语音、健康状况监测、远程沟通与监护等个性化关怀与服务,改善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二是拓宽渠道,规范社区养老中心运营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争取社会公益捐赠,同时做好规范运营管理模式,为服务好老年人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是整合资源,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吸纳失业人群、家庭妇女等社会力量,进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扩充队伍,加快社区医疗服务站建设。通过扩充专业医护人员、家庭医生等,形成专业医护团队,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链。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一体”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紧密结合,打通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最后一公里”。(张子煜)

  升级锂电材料产业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访市人大代表耿林华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林华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加快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耿林华表示,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特别是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产能逐步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成为我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为助力我市锂电池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耿林华建议,要明确目标路径,坚持高位推进。制定《阳泉市锂电池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相关项目投放落到实处。要开展定向招商,释放“虹吸效应”。充分发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加快建设新能源电池专业镇,精准招商壮大锂电池材料产业链集群。要统筹要素保障,储备专业人才。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出台相关政策等方式引导资金、产能、人才集聚,为锂电新材料项目推进提供保障;同时,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鼓励开设新能源新材料专业定向培养班、选送优秀技术工人参加本地高校培训。要推动金融赋能,激发产业活力。建立阳泉锂电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锂电企业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资金持续投入,产业长效发展。(毕彧年)

  加大培育支持力度  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访市人大代表刘欣

  一个地区经济要有活力不仅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市勤工技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欣提出了“加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小微经济体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数量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刘欣说,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我市小微企业占比大、创新活力强,长期以来,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解决就业、增加税收、促进科技创新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我市今年要重点抓好的九方面工作之一,该项内容中明确提出要有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因此,在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经济恢复发展阶段,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振兴实体经济,助力企业行稳致远,方能为全方位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微企业好了,一城一地的经济才会更好。为此,刘欣建议,一要把握经济形势,抢抓政策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发挥好小微企业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二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对接企业,进一步梳理问题清单,对症施策,解决企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三要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促进传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薄红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凝聚奋进新伟力 履职尽责新作为
阳泉日报专版03凝聚奋进新伟力 履职尽责新作为 2024-03-22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