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寻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高质量发展轨迹
刘文华督查节假日安全生产和文旅工作时强调~~~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文化中国行】
在阳泉矿区倾听远古生命的回声——~~~山西日报记者 苏晓晨
~~~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中国行】
在阳泉矿区倾听远古生命的回声——
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山西日报记者 苏晓晨

  数亿年前的动物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谜语,数亿年前的植物在这里留下了一道道年轮。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里都饱含着生命的律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能让你我找到最初的自己。这里是国家级木化石群保护区,也是“中国地质事业摇篮之一”,这里是阳泉矿区石卜咀村水泉沟。

  “据《山西的石炭系》记载,1923年至1926年,李四光先生曾在阳泉矿区水泉沟对煤系地层中的䗴类化石进行了研究,并专门创造了汉字‘ 䗴’来命名这些古生物化石。”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个标本,白志君徐徐讲述它们的名称、由来,将他与化石的故事娓娓道来。

  走进阳泉市化石爱好和研究者白志君家中,仿佛进入一个小型的地质博物馆。地上、墙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化石标本,标本记录着各类形态属植物和海洋生物的遗骸。

  白志君,原是一名煤矿工人。从小,他就喜欢捡拾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白志君在一片煤矸石山上找到一块带有叶片痕迹的石头,这块石头激起了他探索学习的欲望,也让他和化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矿区水泉沟地质岩层出露明显,阳泉地区已经发现的223种植物化石、200余种海洋生物化石,水泉沟基本都有分布。1870年以来,先后有德国的李希霍芬、梭尔格,我国的丁文江、李四光等科学家到水泉沟进行科研活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评价石卜咀村为“中国地质事业摇篮之一”。其中瓣齿鲨化石发现后,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以及国外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六月份国际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发表的一项科研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阳泉市二叠系上石盒子组的一种裸子植物化石的矿化木材进行了研究,经过测量、采样、磨片观察和对比研究,一种新型的远古裸子植物得以被发现。

  对此,科研人员为感谢和鼓励这一化石的发现者白志君,以及其十余年来对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及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将这一化石新种命名为“白氏原始柏型木”。而这,已经是中科院科研人员第二次以白志君姓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

  面对特殊人才,阳泉矿区组织部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工作,2019年白志君调入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专职从事他所热爱的古生物化石探索和保护工作。

  白志君告诉记者,矿区水泉沟化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李四光在水泉沟对40余件䗴科化石的描述;何锡粼、范炳恒等对水泉沟125种腕足动物的描述,命名的8个腕足类国际新种;中科院南古所在水泉沟发现并国际命名的混合阳泉木,水泉沟北部发现并获得国际命名的白氏原始柏型木;中国首次发现的瓣齿鲨化石在水泉沟亦有分布……

  如今,矿区水泉沟的化石群吸引着省内外的青少年研学团体和旅游团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化石旅游打卡地,正在筹划建设的李四光化石(地质)博物馆及公园,也将为科普领域以及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转自9月8日《山西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国内·广告
   第04版:专题·广告
图片新闻
聪明“大脑”引领富硒产业走上“进阶路”
筑牢安全底线 强化服务保障 确保人民群众欢乐祥和安全过节
昂扬向上 实干笃行 锐意进取 以实干担当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市农业农村局对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工作再部署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图片新闻
阳泉日报要闻01这里的石头会“说话” 2024-09-18 2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