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
~~~——我国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观察
~~~新华社记者 张 璇
~~~新华社记者 古一平 阮周围 陈思汗
~~~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谢径安”:“政企村农”联建农创村
新华社记者 张 璇

  从杭州市区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变成了宽阔的田野和错落的乡村民居。

  这里便是当地村民念叨的“谢径安”——浦阳镇谢家村、径游村、安山村三个村庄“联名”的农创村。地处杭州近郊,“谢径安”虽然区位优、潜力大,但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从2021年开始,在传化集团参与建设后,这里慢慢发生了变化——

  传化农创中心投入运营,农创客可以在这里交流,村民可以在周末的“共富市集”卖货、买货;数字种苗工厂、生物育种试验基地,瞄准植物种苗赛道,通过科技不断助农、强农……

  陈翠容是浦阳镇谢家村的村民,今年年初,她向农创村申请了番茄种苗,种在自己经营的共富大棚里。“我引进了‘青霞66’品种,这种绿色番茄口感很好,附加值更高。”

  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荣松说,基地已引入116种番茄种苗,与30多家番茄育种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好的品种会进行联合推广,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如何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谢径安”坚持科技和产业立村,深化种苗技术创新,聚焦番茄嫁接苗及番薯、草莓脱毒苗等高附加值种苗。截至2024年10月底,“谢径安”已直接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1370万元。

  “谢径安”的发展立足“农”字,以“政企村农”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形成多方合力,探索一条以工业优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

  在数字种苗工厂,意大利进口播种机飞速完成针眼大的种子插播,播种速度可达每小时12万粒;催芽室内白雾缭绕,湿度可达95%,室内催芽一般只需4—5天,相比自然催芽快3倍;育苗车间全自动喷水机正在喷灌,花草苗如期生长……

  从事油菜育种近40年的湘湖实验室研究员张冬青在2023年底来到“谢径安”,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育苗设施,让农田与科研相互赋能。团队成功繁种并种植了9种颜色的彩色油菜品种,在为村集体和农民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专程驱车前来观赏。

  “谢径安”是三个村庄“联名”的农创村,如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治理和建设边界?“一方面,三村建立联合党委,形成共富联合体;另一方面,传化与三村联合成立乡村运营公司,盘活乡村闲置资产,为乡村带来人气与活力,促进村集体增收。”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科说。

  据统计,2023年,谢家村、径游村、安山村三村经营性收入新增125万元。在浦阳镇镇长郭建达看来,乡村振兴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美好“三农”离不开村企联动、产村共融。

  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说:“我们切身感受到农村蓬勃的新质生产力的能量。在田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更要‘记得住乡愁’,让田还是那个田、沟还是那个沟,保护好乡村的风貌。”

  (新华社杭州12月3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国内·广告
   第04版:聚焦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打通实体经济“筋络” 助力交通物流加速奔跑
“谢径安”:“政企村农”联建农创村
“土特产”助力三湘农业焕发新活力
“出圈”如何“长红”? 今冬“尔滨”冰雪季热点前瞻
阳泉日报聚焦04“谢径安”:“政企村农”联建农创村 2024-12-05 2 2024年12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