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23日傍晚,暮色中的太行悦泉苑商业区,白色线条灯勾勒出层层叠叠的屋檐轮廓,流光溢彩间吸引着行人驻足。然而数月前,这片被灯光点亮的商业屋顶,却是让工程团队彻夜难眠的“高空战场”。
面对商业屋顶亮化工程高空作业和监管难题,今年以来,太行公司引入无人机“飞检”,构建起高效监管体系,从“用脚丈量”到“用云监管”,安全巡查效率提升90%。
太行悦泉苑商业屋顶亮化工程项目所在建筑造型复杂,工程人员每日需攀爬垂直高度5米多高的钢梯进行作业,但依然有37%的作业盲区难以覆盖,48%的安全隐患因视角受限无法及时发现。这使得传统的监管模式陷入困境。
为破解困境,太行太原阳美地产公司先行先试,提出无人机“飞检”方案。针对无人机操作的技术空白,太行太原阳美地产公司将无人机操作手册、飞行编程课程搬进会议室。他们组成攻坚小组,白天抱着无人机手册和施工图纸设计飞行路线,晚上对着模拟器练习“穿桩”操作。
在此过程中,他们探索出“环绕+俯冲+悬停”组合模式,无人机先以2米/秒的速度绕建筑盘旋,排查工人安全防护,随后45度俯冲直抵檐口,4K镜头捕捉打胶细节,最后悬停在作业面上空3米处,进行动态实时监测。经过10余次的调试优化,成功解决了商业区广告牌林立、气流干扰等问题。
商业区亮化工程施工期间,项目负责人曹晨晨通过监控发现,工人安全绳卡扣未完全闭合,随即通知随即整改,3分钟内完成隐患处置。项目实施期间,无人机累计飞行78架次,找出9处安全隐患、5项质量瑕疵,推动工程提前10天通过验收。
公司的“飞检”技术形成标准化作业流程,并延伸至外墙空鼓排查、绿化养护等领域。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3小时可完成12处外墙空鼓排查,精度超越传统人工3倍;排查并标注枯叶超标的绿化苗木,推动绿化成活率提升15%。就连架空线路老化、落水口堵塞等隐蔽问题,也在“飞检”下无处遁形。(张晓茹 陶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