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位于平定县冶西镇东庄村村口的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西红柿藤缠绕在牵引绳上,舒展着的叶片肆意地“沐浴”着阳光,一颗颗粉红、饱满的西红柿点缀在绿叶之间。果红藤绿,长势喜人。时至中午,东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白建和走进蔬菜种植大棚,时而侍弄西红柿秧苗,时而抬头看看棚顶开口……看着眼前硕果累累的场景,白建和脸上不禁露出喜悦之情:“这一座座高标准温室大棚,就是大伙儿增收的希望啊!”
村看村,户看户,要想民富得有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大伙儿增收,去年,东庄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经过多次调研、开会讨论,将目光锁定在了设施蔬菜产业。通过招商引资,东庄村引进了山西晋东中草药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始发展设施农业。
说干就干。去年12月,他们投资150多万元,用时45天便建起了第一批3个高标准温室大棚。棚里铺设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安装了自动防风卷帘系统。“现在,好多村发展设施农业,我们发展得较晚,但是温室大棚建设标准高。这3个温室大棚长150米、宽20米,1个棚的面积就有4亩多。6米的棚高能让棚里采光、通风更好。”白建和说,“这种温室大棚叫阴阳棚。阳面用于种植蔬菜,阴面用于培育食用菌,互不影响。食用菌菌棒出菇后的基料还可以用作肥料。相比于传统的温室大棚,阴阳棚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更高。”
说话间,白建和摘下一个西红柿放在手心。“这种西红柿底部有一小圈绿纹,带有青肩,看起来像草莓,所以叫草莓西红柿。它是我们从山东省寿光市引进的一种好品种,沙瓤、口味酸甜、风味比较浓郁,有人们常说的‘小时候吃的西红柿的味道’,适合作为水果生食。目前,3个大棚种的都是这个品种。”白建和说,“之前我们考察时了解到,寿光市许多合作社实行订单式种植。收获的草莓西红柿直接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每斤能卖到10块钱左右。我们引进这个品种是想‘复制’这种模式,尽可能提高蔬菜种植大棚的经济效益。”
山西晋东中草药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祁振朋穿梭在一栋温室大棚的西红柿枝蔓间,仔细察看西红柿的长势。“坐果率和长势都不错,没想到第一茬种植就能这么成功,多亏了大伙儿精心管护。”看着圆滚滚的西红柿,祁振朋笑得合不拢嘴。大棚建成之后,这里为东庄村和附近村的一些村民提供了能在家门口挣钱的营生。祁振朋说:“许多村民很乐意来大棚工作。每天干8小时,工资80元。活儿不多,还不耽误大伙儿忙其他事情。”
“过几天,我们计划再建设5个大棚,种些黄瓜、绿叶菜,丰富一下蔬菜品种。明年,我们计划设施农业规模达到50亩,让更多村民有活干、有钱赚。”白建和说。(赵澄宇 刘晓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