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家岗是位于平定县冶西镇上冶头村的一道小山沟。这里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但植被茂盛、泉水潺潺,自然环境很好。对于习惯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的生活条件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对于农民张富来说,这里是很好的“创业”场所。“虽然不如住在城市方便,但在这里我能养牛、种菜,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存下些钱。这样踏实的生活,不比住在城里差。”张富说。
张富是上冶头村寨坪人。前些年,寨坪拆迁,村民大多搬进了楼房。从院子搬进楼房,居住条件改善了,张富对于新生活也很期待。但他转念一想,住进楼房,种地不方便,各种开销也不少。于是,张富用一部分拆迁补偿款在外村买了一套价格合适的楼房,剩余的钱他打算发展养殖,自己“创业”。他说:“这样一来,我既有了住的地方,又有了营生,这样的日子才过得踏实。”
张富50多岁时,老伴儿就去世了,一双儿女也陆续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新居拾掇好后,张富开始物色地方准备养牛。在上冶头村慈家岗,他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2020年,张富建起了牛舍和管理房,买回7头西门塔尔牛,当起了“守山人”。为了给牛提供充足的饲料,他又种了15亩玉米,还养了一些鸡和鹅,把养殖场变成了小型“农场”。
此前,张富没养过牛,只能自己摸索着干。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身开始忙碌:铲牛粪、扫牛舍、拌饲料、喂草料……“照料”完动物们,他才开始打扫院子,整理屋子,开火做饭,照顾自己。
忙碌起来后,张富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春天,怀孕的母牛顺利生下小牛,他“客串”兽医帮忙接生;秋天,田里的玉米收获了,他收回秸秆为牛储备饲料;冬天,他担心饲料不够牛过冬吃,还要到处收秸秆……忙了一年多,陆续有小牛出栏,张富赚到了“第一桶金”。
客商来收牛时,张富借机向人家学习。他说:“身体呈紫红色的牛和具有耳朵白、尾巴白、四蹄白‘六白’特征的牛价钱最高。其余品相差些的,价格就低。”懂的多了,再去买牛时,张富心里就有了底。
在这个山沟沟里,张富一待就是3年。3年来,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繁育了牛犊,成年牛也出了栏,西门塔尔牛养殖量从最初的7头发展到20多头。养殖规模虽然比不上大公司,但张富的收入也不错:“成年牛每头卖2.6万元,小牛犊卖1万元。这些年下来,我有了不少积蓄。”
张富一年四季与牛为伴,很少有机会进城。儿子常来看望他,给他帮忙,张富便骑摩托车进城,看看城里的变化、买些生活必需品。张富说:“城里各方面越变越好,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趁着身体还行,我想再多干几年。”
(侯节 苏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