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一下班就钻进书房去写作,因为单位交给我的通讯稿要在规定时间交稿。可六岁的女儿正是好动的时候,她总是闯进来,问东问西,扰乱我的思绪。
那天,我刚好遇到卡点,女儿又跑进来,我一个没忍住就冲她吼起来:“干什么你,不是和你说了妈妈写文章,别进来打扰嘛!”女儿吓得一愣,嘴里嘟囔着:“我也要写嘛。”我哭笑不得:“你拼音还没学会呢,写什么呀?”只好把抱她出了书房。
第二天早上,我送女儿上学,她指着天空说:“妈妈,快看月亮。”我抬头看了一眼:“哦,好圆的月亮。”女儿接着说:“我多想让月亮带着我,去月宫里看看小白兔,去北京的天安门看看升旗,去侏罗纪看看霸王龙。”听着她流利的表达,我竟然感觉女儿的话有那么一点点诗意。想起那年我的文章获得公司的征文三等奖,母亲总喊我“作家”,很大程度上激起了我内心对文学的热爱。现在我何不学着母亲,把这个“作家”梦继续传递给女儿呢?女儿正是成长期,说不定到时候真能成了作家呢。我马上冲女儿竖起大拇指:“宝贝,真棒!像一个小作家,你刚才是做了一首诗呀!”女儿听了开心地笑起来,对我说:“妈妈,等我放学之后再给你做一首诗。”
从那之后,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网上搜索有关幼儿诗歌的书籍,并买了好几本经典著作,用来启发女儿的“作家”思维。我想我有责任为女儿传递一个梦想,就像母亲当初传递给我的“作家梦”一样。
幼儿园学前不教写字,让女儿当一个“作家”是有一定的难度。可办法总比困难多,女儿喜欢绘画,我就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之后我帮她在空白处写出文字。
之后的每天晚上,书房就成了我们创作的根据地。我俩面对面坐好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纸张分给女儿,她画故事里的插图,我摘抄搜集的好词好句。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对自己的“作家”身份产生了怀疑。她说作家的书都在新华书店,而她的书只能在家里,小朋友们看不到她的书,怎么当“作家”嘛!我笑着说:“那是因为你太小了,没有银行卡,没办法买你的书籍,但你可以送书给其他小朋友啊。”
那天幼儿园老师家访,把女儿的“书籍”带到了班里,分给小朋友们阅读,这极大地满足了女儿的“作家”梦,也让她对“作家”这个身份更加向往。
成为一棵树的第一步是种下一株树苗,开出花的第一步是种下一粒花籽。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都有一片肥沃的土壤,期待着家长能种下适宜的种子。正如奥运冠军谷爱凌的母亲为她传递滑雪梦想一样。当下,把“作家”的梦想传递给女儿的我,接下来做的就是教她在这片土地上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