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红叶掩映下,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青砖灰瓦的民居更显古朴宁静。潺潺流水、阵阵鸟鸣、幽幽竹林和各式各样的“和”文化主题景观共同构成的乡村秋景图,一定能勾起不少人对农村的向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奋斗目标。去年,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到‘和美’,一字之差,道出了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蝶变’,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履新不久的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张秋祥说,“接过‘接力棒’,我将带领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和全村百姓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升级版’,让大伙儿在好风景里奔向好光景。”
接棒奋斗,“一张蓝图绘到底”
西岭村的美不只在秋日,而是持续一年四季。这里的美,凝聚着近年来西岭村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挖掘弘扬“和”文化、描绘新时代和美乡村新篇章的不懈探索。
从昔日的“山高、风猛、村子穷”到如今的“村美、人和、家家旺”,变化的是人们对西岭村的评价,不变的是西岭村历届支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
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岭村就抢抓国家、省、市植树造林的政策机遇,打响了“造林绿化战”。连续几届支村“两委”班子开源节流、多方筹资购置树种,把植树任务分配到组,再由组分配到户,最后落实到个人头上。“当时,大伙儿心里憋着一股劲,就算下地、上班再忙,也要帮村里完成植树任务。”提起延续多年的“增绿行动”,村民王玉萍感慨良多,“如今,俺村荒山披绿,树木从原先的6000余株增加到16万余株,树种有白皮松、侧柏、银杏、云杉等几十种。有了大片树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俺们住着更舒坦了。”
西岭村村如其名,村子位于山岭上,少有平地。曾经,村民居住在不同的“小山头”,户与户之间以土路相通,煤堆、料堆、狗窝、鸡舍等更是严重挤占了本就狭窄的街巷。“2000年,村干部带领村民拆违治乱、整修村内道路。为节约成本,进村的主路统一铺设柏油路,户与户之间的小巷根据坡度、宽度分区铺设了村民收集来的砂石、冰裂石、青石、青砖等。随后的二十来年,乡村建设的步子更快了,旱厕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清理、美化亮化等一系列工程陆续‘上马’,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变化。”西岭村村委会主任王万山介绍。
由表及里,“和”文化浸润乡村
在今年重阳节当天举办的第七届和美西岭道德模范表彰典礼上,村里授予长期支持和美西岭建设的郭现俊、贾秋明、王耀忠、王素娟4人“和美西岭道德模范”和“荣誉村民”称号。“‘荣誉村民’可是了不起。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我们和美乡村建设可不会这么快、这么好。咱西岭人可得感恩。”村民王敬林说。
不论是充满文化气息的和谐阁、百寿亭、四喜亭、品霞亭、颐年堂等建筑,还是雕刻有《西岭赋》、《千字文》、二十四节气、百家姓的文化长廊;不论是波光潋滟、游人如织的龙湖山庄,还是阶梯式分布、植被茂密的湿地公园……体现“和”文化的砖雕、诗词、题字、剪纸作品等在西岭村随处可见,村里的“和”文化主题景观从最初的“盆景”发展成如今的“全景”。西岭村的“和”文化主题景观也实现了从无到有、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人们置身村中,用心品读,深受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
“这些年,在‘和’文化主题景观打造的过程中,一些从西岭村‘走出去’的退休干部、在外工作的西岭村人以及积极帮助西岭村发展的外乡人,既出谋划策又出钱出力。他们中有城建、园林部门的退休干部,有企业家,还有很多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张秋祥说,“他们的鼎力支持让西岭村用好了政策,赢得了发展机遇,赶上了发展的快车。西岭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他们的功劳。”
开弓没有回头箭。西岭村“和”文化主题景观的打造一年接一年,一直在继续。这段时间,西岭村打造的和堂、进村道路两侧的“匠筑和美西岭”民俗文化景观游廊和五情广场等工程正有序推进,和堂建设工程、“匠筑和美西岭”民俗文化景观游廊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五情广场预计今年完成基础建设,明年春季全面铺开,明年夏季前完工。这些项目是西岭村继续挖掘“和”文化内涵、丰富“和”文化元素表现形式的具体举措,通过这些微景观,可以让天地人和、和谐共生、和而不同、和睦相处等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提到村里这几个同步推进的工程,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支从始至终参与建设的队伍——“老愚公”建设队。这支队伍有8男3女,队员平均年龄超70岁。队伍的领头人叫郝满栋,今年已经73岁。原本在乡镇工作的他退休后“落叶归根”,重回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组织一群和他年龄相仿的“老伙计”为家乡的建设发挥余热,一干就是十几年。
“俺们这支队伍中‘能人’不少咧,有擅长养花种树的‘护花使者’‘绿色卫士’,有不怕苦、不怕脏的‘乡村美容师’,还有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多面手’‘万能胶’。俺们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硬朗,都愿意参与西岭村的建设。去年,俺们被村民推选为和美西岭道德模范,支村‘两委’为俺们这支队伍取下了‘老愚公’建设队这个名字,还给俺们发了奖牌、授了旗。大家的认可让俺们干劲儿更足了。”郝满栋说,“最近又有几位热心村民想加入队伍,只要愿意为西岭建设出力的,俺们都欢迎。”
塑形铸魂,让特色乡村更和美
“乡村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让好风景扮亮和美乡村,让好风气浸润和美乡村,更要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新路。”张秋祥说。
“人到心意到,礼金多少不重要。”不久前,西岭村的一位老人去世,老人的家属找到村红白理事会商量治丧细节,这句话成了开场白,从侧面反映出西岭村推进移风易俗、“和”文化宣传引导的成果。
近年来,西岭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建制度、重实践、促养成等多种方式,找准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文明户评选、道德模范选树、志愿者服务等抓手,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友爱、向善的乡风民风,不断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俺村相继评选‘文明家庭’18户,选树道德模范22人,获得‘山西省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山西省文明村’‘阳泉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提及乡村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王万山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邻里互帮互助是西岭村的传统。近年来,村里有5名村民身患大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村民自发捐款,捐款总额近60万元。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源源不断的爱心输送,让这些家庭有信心战胜困难,重新走上正轨。后来,“恢复元气”的他们还成为村里许多活动的捐助者,回报大家的关爱。正能量的传递,在西岭村不断上演。
如今的西岭村,不仅村美人和,养殖、砂器制造、旅游等产业也蒸蒸日上,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把村子打造成百姓更好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西岭村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的共同目标,还需久久为功、全力以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得体,又要内在充实丰富。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巩固前期的建设成果,还要在产业谋划、人才培养、创业扶持等方面下功夫,推动‘颜值’变‘产值’,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美丽增收路。”张秋祥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