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初夏的傍晚,天色微暗,矿区赛鱼街上各色彩灯已经亮起,各种美食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诱人。由一节节“小火车”车厢组成的美食小吃街与历史悠久的赛鱼火车站遥相呼应。
提起赛鱼街,居住在赛鱼、一矿、三矿的市民非常熟悉。它是当地居民群众日常购物的老街市。去年,矿区赛鱼社区利用省商务厅下拨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经费,对赛鱼步行街“小火车”进行亮化改造,并新增照片墙、网红打卡点等,引导商户定点摆摊,让老街重新焕发活力。
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矿区与商业步行街同发展、共繁荣,促进城市商业体系互融互通。去年,矿区贵石沟街道水滩社区、赛鱼街道赛鱼社区、桥头街道桥西社区、桥头街道桥头社区、平潭街街道平潭东社区均被认定为省级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这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附近都有一条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我市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作为惠民生、暖民心、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加快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去年,我市成功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第四批全国试点城市,11个便民生活圈被认定为省级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全部城市建成区,涵盖商业网点8595个,品牌连锁店铺占比20.51%,居民综合满意度90%以上,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智慧便捷、商居和谐的格局。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让居民在“家门口”(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就能获得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服务,在“家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享受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提升服务。
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一圈一策”创建思路,配齐“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基本保障类业态,营造多元消费场景,实现了“一圈多能”,提升了社区商业服务和居民生活便利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
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示意图设置在显眼位置,方便市民查询。此外,有些社区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服务内容编录成册,发放到居民手中。
在城区佳禾小区附近居住的王巧珍,为了照顾孙女,从河北省来到我市,人生地不熟。“这个服务手册可帮了我的大忙,让我方便快捷地了解整个社区的情况,找到了缴水电费的地方,是我的‘生活地图’。”王巧珍高兴地说。
下一步,我市商务部门将按照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完善试点城市建设方案,推动现有便民生活圈提档升级,持续培育更多省级星级便民生活圈。(魏君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