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平定县嘉山之上,松柏苍翠,肃穆幽静。
平定县烈士纪念馆便坐落于此。这里是“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阳泉市廉政教育基地”“阳泉市红色教育基地”,也是市、县各级党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宽敞平整的平定县烈士纪念馆广场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纪念碑巍然矗立。广场的一侧是赵亨德烈士纪念亭(碑)和烈士集中安葬园。张美泰、王荣、石怀光、李林山、郝风祥5位烈士安葬于烈士集中安葬园内。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历经岁月风霜和战火洗礼,平定县这片土地早已换了模样。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的回响依然清晰,警醒世人,勿忘历史、吾辈自强。精神的力量穿越时空,永不褪色,激荡人心、催人奋进。
从平定县烈士纪念馆广场步入平定县烈士纪念馆展厅,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将人们带回那段烽火岁月。
平定县烈士纪念馆序厅卧碑前言概述了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平定的重大事件。上方是一组由工、农、商、学、兵各界代表雕像组成的群雕,象征着平定人民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维护正义、勇于奉献的精神。序厅两侧的墙上挂着“御英保矿图”“黎明前的曙光”“雄关漫道”“太行山上”等根据发生在平定的典型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关隘而创作的画作。
平定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平定县烈士纪念馆展厅一厅展现的是平定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良的革命传统;二厅呈现了日军侵华期间,平定人民奋起反抗,为家乡、为祖国赶走侵略者所作出的重大牺牲与贡献;三厅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发生在平定的重大历史事件。
走进一个个展厅,眼前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展现了精神的传承。
丁荣祖、史梦梅、黄静英、李华英、杜玉芳、李旦孩、霍瑞昌……四厅的英烈墙上镌刻着牺牲在平定的3949名英烈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有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的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展厅还通过图文、雕像、名录等形式,展现他们的形象、事迹。
“这些英烈中,史梦梅年龄最大,1938年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捕后严刑拷打,史梦梅宁死不屈、惨遭杀害,牺牲时62岁。”“杜玉芳牺牲时16岁,是这些英烈中年龄最小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尽管时光远去、烽烟已散,但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后人奋勇向前”。讲解员和平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精神是最强的动力源。平定县烈士纪念馆的修建对于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平定县烈士纪念馆进行改陈布展,展陈面积达1800平方米,展线长682米,收藏了实物50余件、图片700张、文献资料30余套。近年来,平定县烈士纪念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革命文物,精心制作宣传册和短视频,突出红色文化宣传窗口作用,并与国防教育、双拥等工作紧密结合,打造活动亮点,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基地作用。目前,平定县烈士纪念馆正在进行场馆设施设备维护工作,待工作完成后将恢复开放。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一名讲解员,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用心用情讲好平定历史、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来到这里的人更好地了解历史、铭记先烈,汲取力量、砥砺前行,让丰碑永驻、精神不朽、薪火长传。”和平说。刘俊英 贺雨欣/文 杨园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