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英雄记忆的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于狮脑山东腰处一片三面环山、绿树环绕的开阔之地。这里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英烈、传承英烈精神提供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还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红色地标。
纪念馆的前身是位于城区德胜街南侧的阳泉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4年,2005年6月迁至现址,次年9月正式落成投用,并改名为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总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广场等。
走进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汉白玉浮雕“太行丰碑”。馆内,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见证历史的实物,讲述着先辈们的感人事迹,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阳泉地方革命斗争史和著名英烈事迹为主线,系统收集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还设置了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分布示意模型,并采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表现手法,打造了一个史料丰富、展陈生动、浏览方便的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空间。
陈列柜中,岳勇烈士生前穿过的衣物被洗净后整齐叠放,静静诉说着这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岳勇于1902年出生于平定县,1937年投身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12月因叛徒告密被捕后,面对敌人的残酷折磨,岳勇坚贞不屈,于1942年1月18日凌晨壮烈牺牲,年仅40岁。
“侦察一等英雄”赵亨德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1922年出生的他,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投笔从戎,加入平定抗日游击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亨德英勇杀敌,屡建奇功,共参加大小战斗280余次,被敌人称为“拦路虎”。令人痛心的是,1947年4月19日赵亨德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5岁。
高远征、魏考秀、刘桂云、李秀盛……馆内的英烈榜上,记录着5563名烈士的名字,他们来自不同年代,却有着同样的信仰与担当,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在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立于苍翠之间。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高约20.2米,主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辅碑上写有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题写的纪念碑文,颂扬了无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丰功伟绩,记录了阳泉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历史功绩。
如今,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已成为集纪念、教育、传承于一体的精神综合体,先后获得“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阳泉市国防教育基地”“阳泉市十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始终以沉默而坚定的姿态,讲述英烈故事,传承不朽精神,提醒我们从哪里来,指引我们往何处去,激励一代又一代阳泉人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王馨昱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