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访郊区杨家庄联校小西庄学校校长王秀英
~~~□高和平
~~~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游戏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十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深入,幼儿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了对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了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更加理解了尊重幼儿期的价值与特点是幼儿教育的根本,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理解儿童独特的生活学习方式,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价值,真正给孩子们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游戏之于儿童,如鱼儿和水

  游戏对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伙伴、内容,决定使用活动材料的方法,即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满足自主而快乐的身心发展需求。游戏中幼儿通过自我想象、虚构、模仿、创造的过程,在交往、合作、分享中建立了自信、乐观、坚持、专注等良好品质,逐渐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完整人格和“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本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态度,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创设有利于孩子游戏和学习的空间,支持他们去探索、求知,让孩子的成长与游戏呈现“鱼水”般的依存,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游戏之于儿童成长,如阳光和生命

  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而言,犹如阳光对生命的滋养。游戏满足了幼儿情感、认知及体能锻炼的需要,储备了经验内涵与知识外延,幼儿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人为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可见教育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重要性。然而,事与愿违的事也难免发生。有些人认为游戏不是学习,游戏与学习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获得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因此导致了幼儿教育超前学习知识技能,甚至以繁重的听课、练习、记忆和强化训练,存在灌输式、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摧残儿童好游戏的天性。还有人认为,开展游戏活动就是让幼儿嘻哈打闹,无视规则、无需目标,即使游戏也是教师按自己事先的计划进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没有在游戏中贯穿学习和发展内容,没有教育价值。这样所谓的“游戏”,歪曲了游戏的价值,从根本上藐视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特殊性,否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游戏之于幼儿教育,如灵魂和生命

  游戏在促进儿童发展中的教育价值,如同灵魂与生命相互辉映。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区域游戏,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如在角色游戏“美容院”中,幼儿分别扮演过“美容师”和“顾客”,知道了美容的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要和自身条件,进行完美的修饰,把顾客打扮得更漂亮。同时“顾客”对“美容师”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感受,“美容师”在不断调整技能中积累了经验,推进了游戏。幼儿通过体验不同角色,如“娃娃家的爸爸”“银行柜员”“餐厅服务员”,不断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和服务他人,调节自我与他人及角色间的交叉,在角色多样化的体验中,训练了表演的技能和情绪转换。“医生”给“患者”听诊、开药,“护士”给“患者”测体温、打针,“理发师”为“顾客”服务……体验社会化情景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着理解、接纳和服务他人并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竞赛性游戏中,幼儿经历着紧张、体验着松弛、自觉遵守着规则……游戏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基本途径,让我们听到灵魂深处生命拔节成长的声音。

  游戏之于幼儿教师,如精神与行为

  倡导让游戏精神成为贯穿学前教育的灵魂,其实质就是在履行捍卫童年、呵护天性、善待成长的文化使命和教育职责,让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始终充溢着、涌动着儿童的游戏精神。

  在追求游戏精神驾驭教育行为的进程中,出现了“教育游戏化”和“游戏教育化”两种行为倾向。“教育游戏化”是按照预设目标设计游戏,其实质是教育在前,游戏在后。“游戏教育化”是让孩子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知识,其实质是玩在前,教育在后。两者相比,游戏教育化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例如,在科学探索活动“桥的秘密”中,幼儿通过反复操作、测试和调节的过程,发现桥面形状、桥墩距离与承重力之间的关系,这种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教给他的,而是幼儿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中发现、建构和内化的。

  幼儿园教师要将“教育游戏化”转化为“游戏教学化”,追随幼儿、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追求真游戏、实现游戏的价值,积极构建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如:中班开设了“沃尔玛超市”,第一天开张孩子们都很兴奋,一进“超市”就把规则意识放在了脑后,游戏开始便出现了“抢购”现象。这时,王老师以“服务员”的身份介入,建议“顾客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不要争抢,在“超市”内不能打闹,渐渐地“超市”恢复了平静。教师以角色身份介入,解决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让幼儿对游戏更感兴趣并不断推进游戏进程。孩子们主动搜集易拉罐、饮料瓶、纸杯、包装盒等,将物品分类摆放,学会了有规律地排序、标价、优惠甩卖(如:买一送一)、整理库房、进货验货等程序;在给“收银员”付账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运用钱币、排队结账、使用环保购物篮等等。游戏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礼貌待客、轮流等待等社会性情感和良好品质,体现了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目标。

  总之,幼儿教育必须回到基本元素、回归幼儿本真,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和幼儿成长需要,支持幼儿以自己的方法和速度进行探索、思考、学习和表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真正让游戏之光照亮孩子童年的成长之路!

  (滨河幼儿园 李 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社区
   第04版:教育
   第05版:看乡村
   第06版:漾泉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扎根乡村教育 用爱温暖师生
童年游戏素描(四)
让游戏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阳泉晚报教育04让游戏之光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2021-07-12 2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