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郊区旧街乡党员白计昌开始植绿造林,到如今白计昌的儿子白永生接棒守护那片绿,起初的“治理一条流域,保持一方水土,退出一片耕地,发展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父子二人扎根的旧街乡保安村龙泉沟见证着——
7月8日上午10点,位于郊区旧街乡保安村的龙泉沟里,龙泉沟绿色生态园负责人白永生已经带着一支队伍完成了当天的植树任务——800株辽东栎、油松、山桃树。“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热,我们工作的时间也提前了,尽量在晌午前就完成当天的任务。今年清明节过后,我们陆陆续续种了2万株树木,主要有刺槐、侧柏、油松等。”白永生寻了一处阴凉地,扯下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擦了擦汗。
这样的场景,在龙泉沟很常见。但人们很难想象,如今漫山披绿的龙泉沟在20多年前还是一片荒凉。白永生介绍说,生态园建设前,龙泉沟有三分之一是干沙坡,偌大的沟里难得看见点儿绿,“冬天干冷光秃秃,夏天下雨泥乎乎”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2002年,郊区鼓励民营企业家、乡镇干部等加入小流域治理、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的事业。当时,旧街乡党员白计昌主动加入了植树造林的队伍,他立誓啃下龙泉沟这块“硬骨头”。围绕“治理一条流域,保持一方水土,退出一片耕地,发展一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构想,白计昌带领队伍按照“山顶松柏戴帽,山间元宝枫缠腰,山沟毛白杨铺底”的思路干了起来。“起初的四五年,沟里没通电,父亲带领造林队干完活经常住在山上,照明就靠蜡烛。”白永生说。
十几个寒暑,白计昌带领队伍完成了龙泉沟及附近荒山绿化5000多亩,种下各类苗木近100万株,龙泉沟绿色生态园的植被覆盖率达85%。看着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来龙泉沟绿色生态园的游客络绎不绝,白计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用铁锹一锹一锹挖出树坑、带队栽下一棵棵树苗,再看着小树苗长成大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可我毕竟上了年纪,体力也不如从前了。儿子担心我的身体,主动接过了植树造林的‘担子’,由他继续完成造林事业,我放心。”
接过植树造林和打理龙泉沟绿色生态园的“担子”,白永生也住进沟里当起了“守山人”。春、夏、秋,要栽树;冬天,要在山里巡查护林,一年到头他很少休息。“原先,父亲大多种的是侧柏、油松、五角枫等。这几年,我又种了一些樱桃、玉露香梨、山桃、山杏、连翘。”白永生说,“植被丰富了,生态恢复了,龙泉沟里的野兔、野鸡、野猪、狐狸等动物也渐渐多了起来。”
如今,龙泉沟生态园还成了集户外拓展、水果采摘、休闲垂钓、农家食宿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打卡”。白永生感叹:“在荒山土坡奋斗,也在青山绿水间淘‘金’,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郭鑫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