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看乡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鱼菜共生实现“一水双收”
施保拴察看蔬菜长势

  8月24日,盂县秀水镇东关南村聚强合作社鱼菜共生试验基地的蔬菜种植棚内,一排排“回”形管道整齐排列。管道上,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施保拴正察看蔬菜生长情况。只见他走到一苗小白菜前,轻易就能将它“连根拔起”,根须上没有泥土,却滴答着水。基地另一侧的养殖区域,清澈的水池内,鱼儿游来游去,技术员程凯撒了一把鱼饲料,鱼儿争抢着鱼食。

  今年6月,聚强合作社投资150万元,引进了鱼菜共生技术,在过去养猪场的区域建起了鱼菜共生试验基地。在这里,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需要施肥,秘诀就在于鱼菜共生技术。施保拴介绍,养鱼的水经过多次过滤后可以直接栽培蔬菜,种菜后的水经过消杀后还可以养鱼,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一水双收”。

  鱼菜共生试验基地的鱼养殖在直径约3米的大型水池内,池内养殖有鲈鱼、石斑鱼、银鳕鱼以及鸭嘴鱼等约2.8万尾。水池旁有根管子,管内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入鱼池。“这里流出的水就是通过蔬菜吸收、消杀后的干净水。”施保拴说。说罢,施保拴来到一处设备旁,鱼池内流出的水被集中在一个大水塘中,“这里是我们的第一道物理过滤池,通过物理过滤后转入生物过滤池,然后再培养益生菌”。这样处理后的水就可以直接用来育苗和栽培蔬菜了。

  蔬菜种植棚内,过滤后的水流入种着蔬菜的“回”形管道。管道每隔15厘米就种着1株蔬菜。小白菜、芹菜、韭菜、空心菜、黄瓜以及丝瓜等蔬菜只靠“喝水”也长得生机勃勃、青翠欲滴。“管道内的水里有鱼类的排泄物和人工培养的益生菌,是天然的肥料,植物的根24小时浸泡在水里,能很好地吸收养分。”程凯说,“植物吸收了水里的养分后,水就会回流到紫外线消杀的水箱中。经过消杀后的水全部流回养鱼池,继续养鱼。”

  今年6月,合作社建起鱼菜共生试验基地后,从深井引入了养鱼的“第一桶水”。这些水经过高效循环利用,既养活了本地市场缺乏的新鲜中高档淡水鱼,又能种植无公害蔬菜,实现“一水双收”。此外,鱼菜共生项目开始后,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基地只需要每天补充少量的水,排出的废水还可以浇灌大田蔬菜。为了保证鱼肉和蔬菜的质量,施保拴还会定期对水质、鱼肉进行抽样检验。“目前,这一技术还处在试验阶段,要做好各项数据统计,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好准备。”施保拴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和种植效率,施保拴还为水循环系统安装了温控设备,保证水温稳定在20摄氏度左右。施保拴说:“现在,第一批鱼苗每尾已经长到了半斤左右,棚内的蔬菜也长得很好。按照这个速度,我们养殖的鱼可以半年销售一次、全年养殖。预计蔬菜年产量有10吨,淡水鱼产量3万公斤。”未来,施保拴计划继续扩大鱼菜共生规模,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温荣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社区
   第04版:教育
   第05版:看乡村
   第06版:漾泉
   第07版:文娱
   第08版:广告
鱼菜共生实现“一水双收”
红薯种下去 日子甜起来
“量化”生产打造高品质月饼
阳泉晚报看乡村05鱼菜共生实现“一水双收” 2021-09-13 2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