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旧识,从豆蔻到半百,昔日青丝早已染成霜色,清秀的眉目也变得模糊。我们聚在一起,彼此回忆些过往,说些日久天长的话。
意犹未尽,他们去K歌,我有网课便回家了,路上忽然想起了古人的诗句: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想必古往今来只如此,何须强插茱萸随众人?心里叹一声:人生易老天难老。
人生路漫漫,何不缓缓,何必急急?
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多种习俗,而现在尤以“敬老”为题。
我们习惯称作老人节。
要说老了的事,也非人人分摊得上。记得读过一则故事,宋真宗时,有个叫杨大年的人,年纪轻轻就得了功名,与周翰、朱昂同朝为官。而周、朱两人都年事已高。杨大年每与他们讨论朝中之事,很没礼貌地直呼老头子,还时常带着轻视与嫌老的神态。周翰忍不住劝道:“君莫欺侮我老夫,亦总留与君。”意思是说,你不要欺侮我们老年人,总有一天你也会老啊!朱昂则摇着头说:“别留与他,免得后人也嫌他老。”结果杨大年不到五十竟死了。
“求为老翁,不可得也。”这是“不得老”例子。要说生死之事,本无可奈何。只是,这年年岁岁,悄然长大,缓缓老去,是何等修来的福分。再是,老了的事,也得楚楚动人,温情脉脉,留些“缓缓”“渐渐”的空间,让人品味。至于世人拿了“似箭如梭”“电光石火”“白驹过隙”的词句来形容光阴紧迫,却不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尝“缓缓”中的真味,这也是一种辜负,枉了大好岁月、无限夕阳。木心说: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慢下来,缓下来,让身体与灵魂同行。
我以为人生一世,殊途同归,最妙不过的正在“缓缓”之间。生离死别,靠着缓缓沉淀;忧愁苦痛,靠着缓缓淡化;欣喜若狂,靠着缓缓平静。缓缓老了,渐渐离去,便是提醒着我们,一生岁月终将耗尽,唯有珍惜眼前时光,将今生的事做好做实,求得个了无遗憾。至于争功夺利、沽名钓誉的事,也该随着缓缓老去的脚步而有所收敛,直至放弃。这是舍得的智慧。
缓缓老去,是将生命分解出一段段富有情趣的事细细咀嚼。每每处在灯窗雨檐之下,我会独自发呆,作这样的安慰:这辈子挤不进豪门,攀不了权势,比不过人家相貌堂堂、衣着光鲜,甚至输了人家才情学识,我就在缓缓流逝的日子里,争取留下更多的印记。
忙时工作,闲时喝茶,学心理学、练瑜伽、矫声音、写心情,生活看似忙,却有条不紊,很充实。少了乱,多了寂与静。更多按照自己的内心,贴近自己的内心而活。
内心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安宁,它更干净、更纯粹、更饱满,更接近那个叫灵魂的地方。
近来,调了工作。谙知自己不堪重负,却不得不做。走路回家,走路上班,看看路上落叶,看看窗外行人,我便收拾起一番心境,快乐着、感动着、和解着,随遇而安便也怡情陶然,犹如乡间闲步,赤脚田埂,秋风垄上,再用不着留神穿梭的车辆和一盏盏乍停乍开的红绿灯,这番佳境,是以前所不曾体会的……
此时,我写下些缓缓的文字,以手加额,缓缓老去,这是何等快活惬意的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