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村庄的夜晚没有街灯。云天豁处有银盘冉升,就像给村庄挂了一盏长明灯。赶夜路的父亲,被柔白的光华朗照,神情笃定,回家的路不再遥远。人走月亮也跟着走,慢慢地,月亮就走到父亲的心里。
孩提时的我,喜欢在月光下等待父亲归来,还喜欢借着月光和父亲捉迷藏。我先是躲到院子的大门后,猫着腰,捂着脸,心想,如此隐蔽,父亲回来肯定找不到我。不料,一束月光让我暴露无遗。我抬头一看,父亲也正笑眯眯地望着我。
父亲吃着晚饭。月被风吹瘦,随即踪影全无,只留下一堵空墙。“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月亮不愧是我的好朋友。月光用力穿过白墙黑檐,朝我射来。
我在院墙的花盆上、花椒叶边、水缸里发现了月亮,真是妙极了!原来月亮有这么多!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向前奔去,月亮也跟着我跑起来。我停下来,月亮也停下来。父亲见我跑得气喘吁吁,笑着说,孩子,你是跑不过月亮的。
父亲邀我坐下来,给我讲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嫦娥跳舞,玉兔玩耍……父亲说得津津有味,我听得如痴如醉。原来,我的快乐一直由父亲的爱默默地滋养着。
那么,为什么人们吃月饼呢?
父亲见我一脸茫然,平静地说,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当中月亮的能量最强的时候,受月亮影响,潮汐的力量很强劲,而人的体内70%以上是水,当月亮能量很强的时候,人是把持不住自己的,容易冲动做错事。所以,老祖宗就很巧妙地说,八月十五,难得天上月亮这么圆,我们做个月饼象征家人团圆吧。人们没有时间出去做事,就会避免危险。
啊,人们对月亮有如此美好的期许!我暗暗地惊叹先人的智慧。再抬头望望天,这夜的主角可爱中透着优雅,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上天有好生之德,召唤众星拱月,再用神奇的丹青妙手描绘璀璨的夜空。
这时,父亲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的快乐一直由我的好奇心默默地支撑着。
几十年过去,每当夜幕降临,街灯次第亮起,将夜空衬托得流光溢彩,谁会在乎月的存在呢?我们忙得只顾赶路,哪有抬头望月的闲情?是了,借着月光赶路,不过是一个故事罢了。那装满故事的深宅老院也遗失在岁月的罅隙里。
月光明如水,惹得斯人醉。农历十月十五,恰逢我的生日。酒足饭饱后,我总要到月下独步,追寻曾经的月光梦。望断明月人不见,满袖清风独吟前。在仰望夜空中,我领略到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份惆怅,感受到苏轼身处异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月亮承载着人类太多的情感。它安静地挂在和风细雨浸润的帷幔里,且斟且酌,似流淌在岁月里的唐诗;细细品味,似珍藏在光阴中的宋词。
月色撩人,仿佛少女多情的眼眸,澄澈地闪着眼波,悄悄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此时天气已冷,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守着烟火,仿佛只有我在欣赏月色,我喜欢它残余的温度,那份光亮仿佛是生命的隐语,指引着我去领悟人生的宁静与淡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月亮离我很远很远,但这并不妨碍我灵魂深处的仰望。它,离人间烟火不近也不远。繁华不惊喜,寂静不慌张。我觉得那一刻,很好很好,那一刻内心的温柔平静,是月光的恩典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