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高考作文无论是材料的新鲜度,主题的开放度,还是文体选择的自由度,都更加灵活多变。
前些日子和一个高中语文老师聊天,他说近些年来的语文高考,正在往知识储备和课外阅读方面倾斜。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崛起,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民族自信已经成为一个趋势。而这些东西大多不会出现在教材里,所以就需要大量阅读经典名著、诗词典籍等,广泛涉猎、开阔眼界、增加积累。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发散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多多阅读、积累、沉淀、思考,做到眼界宽阔、思维宽泛、格局宽大,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有人把高考比作大浪淘沙,有人把高考比作没有硝烟的战争,此言不虚。而纵观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无一例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语文成绩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2020年湖南考生杜青云考了718分的高分。他的班主任在介绍经验的时候说,阅读是杜青云最大的爱好,他平时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像《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大部头的书籍早已是他的家常便饭;不只他,几乎所有的高分学生在分享经验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阅读。他们的阅读面非常广,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文史、读哲学理论、读时事政治、读文学评论等。一个规律学习、大量阅读、关注时事的孩子,他内心的丰盈程度、眼光的敏锐程度、对事情的理解角度,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决赛,来自上海的高中女孩武亦姝凭借强大的诗词功底成功夺冠,她的实力和才华惊艳了众人。2019年,武亦姝以613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她真正当得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原来武亦姝的父母在她小时候就为她营造了一个非常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带她读书、带她背古诗、带她做“诗词接龙”游戏、带她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父母的熏陶下,武亦姝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才女”。这些表面的光鲜,背后的付出是不为常人所熟知的艰辛和汗水。
学好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与前提。从小学开始,语文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复旦大学校长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希望第一堂课考语文,不合格的以下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再考了。语文你都学不好,别的科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语文是所有知识建筑的“地基”,地基打不好,何以建设高楼大厦?语文课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最重要的课程。
新形势下的语文课程,越来越展现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势在必行;而对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育者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
(平定县张庄镇宁艾小学 李娟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