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各地频发的安全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安全工作无小事。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安全必须时时讲,事事讲,做到位。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
讲安全必须要有定力与耐心,时时刻刻把“安全经”挂在嘴上、抓在手上。我以前对安全教育的“婆婆嘴”们不以为然,频繁的“安规”考试、醒目的安全标语、重复的安全训话,总是以为有“形式主义”的影子。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婆婆嘴”们对于不断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始终保持足够的警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持续的安全说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人们实现安全行为养成。日常安全管理中的“婆婆嘴”们实际上是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讲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紧密结合当事人的工作环境、专业特点、行为习惯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讲解。人们不仅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还要掌握与自己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安全技能。企业里的班前班后会,对当日工作进行安全点评,就是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而为居民多讲讲用电、用气、用火安全知识,也能更精准地把安全的“紧箍咒”落实到防范事故的“紧箍”上。
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事故其实源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讲安全的另一层意思就是要坚决把细节工作做到位。比如,工厂里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监测、大型电气开关触头的温度监测等,日常的监测记录是简单的、枯燥的和乏味的,但并不是说设备每天无异常,就可忽略这项工作,而是必须慎终如始,一丝不苟,坚持做好。越是疏忽的地方,越容易出问题。持续开展日常监督,就是对安全事故的最好预防。
高超的医生是“治未病”,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未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看似简单平凡的基础管理工作绝不能松劲。(罗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