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上站街道观象台社区聚焦基层组织人少、责大、事多等实际问题,主动思变,深化推进基层减负赋能工作,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深度、广度和力度,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难题。
党建引领
激发多元主体“共治”活力
“大门门垛被撞坏,现在还是倾斜的,存在安全隐患,这该咋办?”日前,铁路小区8号楼楼长郭斋根焦急地来到观象台社区反映情况。
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驻地单位——市城管执法队上站街道分队。沟通后,上站街道分队协调专业人员对倾斜的门垛进行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今年以来,观象台社区通过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的方式,探索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合伙人”模式,多次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爱尔眼科、上站派出所、热力公司等单位,开展小区便民服务。
截至目前,社区共联合各部门开展义诊、法律援助、帮扶救助、义务理发等活动40场次,认领微心愿6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240余次。
“通过同辖区能工巧匠、爱心商家、共建单位等多元主体建立亲密‘伙伴关系’,激发多元主体‘共治’活力,努力实现从‘小马拉大车’到‘万众一心齐发力’的转变。”观象台社区党委书记赵艳萍说。
网格治理
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成效指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观象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为民办事上,把更多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形成以社区党委领导、社会组织协同、居民群众参与的“一张网”基层治理体系,坚持从“小切口”发力,盘活资源,切实为居民群众纾困解忧。
社区将5个网格细化为30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员都有一本“一网全知”民情册,标注空房、租户、流动户、孤寡老人等信息,让服务居民更加有质量、有重点、有方向。
在工作中,观象台社区实行“走动式工作法”,通过“户户到、家家访、面对面”的方式,坚持把询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并将基层党建、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重点工作纳入到网格事项中,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治理网格。
“小区要是添置一些长椅、健身器材就更好了。”“希望社区帮助协调暖气分户改造”……针对居民诉求,社区坚持居民点题提需求、支部议事出思路、多方会谈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居民表决说了算、社区监督促落实的“六步”协商议事工作法,构建多元互动、民主协商的善治新风尚,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截至目前,社区共收集居民诉求26个,协调解决25个。
升级服务
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挂牌减少了、权责明晰了、会议也少了……如今,社区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常态化提供便民利民服务,真正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今年暑假期间,社区积极链接资源,联合矿区人民法院开展“守护童心 沉浸式学法”模拟法庭活动,将体验式法治课堂送到青少年身边;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智泉双创学院,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观看智能车训练、足球机器人、3D打印机和跳舞机器人,共同感受科技魅力……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社区让孩子在假期“有人管、有人教、有进步”。
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变化,家住观象台小区的居民王计科说:“现在社区活动真不错,我孙子孙女参与好几次了,社区的活动能开拓孩子视野,以后有活动,我们还要参加。”
“社区在做好形式主义‘减法’的同时,全力做好服务群众的‘加法’。”赵艳萍说。下一步,观象台社区将继续发挥好联系服务群众的“前哨”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更多居民走进来、享服务、同参与,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吴 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