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感受阳泉的红色文化与城市魅力,8月26日至28日,山西中部城市群党报摄影工作者联盟“英雄之城·魅力阳泉”大型采风活动在我市开展。太原日报社、晋中日报社、忻州日报社、吕梁日报社等联盟成员单位的摄影工作者齐聚阳泉,用镜头定格阳泉的红色历史、工业底蕴、科技活力与自然魅力。
8月27日清晨,狮脑山云雾缭绕,采风团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碑),开启红色探寻之旅。众人首先驻足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巍峨的纪念碑在云雾中更显庄重。“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百团大战纪念碑的主碑,高40米,象征着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讲解员的话语让大家对纪念碑的设计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摄影工作者们纷纷举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承载着厚重精神的丰碑。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采风团举行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太原日报社社长边素庭代表采风团致辞,向在百团大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致以崇高敬意。全体人员神情肃穆,默哀致敬。随后,大家依次瞻仰百团大战纪念碑,并在碑前合影留念,将这份庄重与敬意定格。
“欢迎大家来到百团大战纪念馆,这里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百团大战为主题的纪念型场馆。”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馆讲解组组长石玮热情接待了采风团一行,并全程生动细致地进行讲解。馆内的历史展板、珍贵文物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百团大战的历史场景。摄影工作者们穿梭在展区内,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件珍贵展品,用心感受百团大战的伟大历史意义。参观结束后,忻州日报社编委兼新媒体中心主任聂艳英难掩激动之情,她说:“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知道百团大战,今天来到这里参观后,对战役细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内心非常震撼,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鼓舞。”
接下来,采风团前往“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这座由阳泉市水泵厂旧址改造而成的文化园,处处散发着工业与历史交融的独特气息。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首先走进阳泉城市记忆主题馆,馆内的老物件、老照片,将众人的记忆带回到过去的岁月。随后,大家在以老火车站为主题的复古咖啡厅内品尝咖啡,交流感受。
随后,大家走进刘慈欣科幻文学馆,详细了解了刘慈欣的工作经历、文学生涯以及他的获奖作品,探寻这位科幻大师的不凡之路,感受科幻文学与这座城市碰撞出的独特火花。最后,众人来到“人间烟火”沉浸式情景剧剧场,里面的各种陈设生动再现了以前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太原日报社视觉策划中心策划部记者耿婧媛游览后发出感叹:“感觉这里将年代感和艺术感结合得非常好,让人在感受历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当天下午,采风团来到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在这里,大家追溯阳泉建市的红色根脉,聆听这座城市诞生的故事。紧接着,采风团来到山西智创城7号,讲解员刘国斌给大家详细介绍了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情况以及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未来规划。展区内,航天宏图无人机模型与新石器无人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近距离观察这些科技产品,感受阳泉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成果,现场气氛热烈。
参观结束后,大家乘坐自动驾驶公交车,前往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了园区的招商情况与企业入驻情况,随后带领大家来到数智阳泉城市运行指挥中心,现场讲解了阳泉智慧社区数字驾驶舱模型,让众人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为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带来的变革。在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大家了解传统制造业的百年历史,拍摄现代化生产车间与精密制造场景,捕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崭新面貌。
28日上午,采风团开启了新一天的行程,前往娘子关景区。沿途风光旖旎,清澈的河水与两岸景致相映成趣,摄影工作者们举起相机拍摄沿途的风景。抵达娘子关景区后,大家首先攀登关城,感受“天下第九关”的雄奇险峻。在娘子关石碑前,众人拍照合影。采风团一路游览了宿将楼、关帝庙、关城老街、花海栈道、水帘洞瀑布、平阳湖、水上人家等景点,摄影家们纷纷用镜头捕捉着娘子关的历史韵味和秀美风光。
游览结束后,采风团品尝了娘子关当地的特色美食,在味蕾的满足中为此次采风之旅画上圆满句号。晋中日报社摄影记者冀古陶说:“娘子关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非常迷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景点是水上人家,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吕梁日报社新媒体记者李宇也分享了此次阳泉之旅的感受,他表示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此次采风活动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段历史都值得用镜头去记录。
从百团大战纪念馆(碑)的庄重缅怀,到“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的岁月回响,从阳泉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匠心传承,到数字产业园的智能脉动,再到娘子关的雄奇秀丽,山西中部城市群党报摄影工作者们用镜头捕捉着阳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天的采风行程虽然短暂,但阳泉以红色为魂、工业为基、科技为翼、山水为韵的城市印象早已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中和相机里。这些饱含温度与情感的影像,将让更多人看见这座“英雄之城”的厚重底蕴与独特魅力。翟颖/文 刘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