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天气渐凉,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花香,还有让过敏体质人群闻之色变的花粉。秋季,过敏性鼻炎进入高发期,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等症状接踵而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阳煤集团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范晓艳从多个方面入手,讲解预防过敏性鼻炎的要点,帮助大家筑牢呼吸道健康防线。
秋季日照时间缩短,蒿草、豚草、藜等杂草进入盛花期,细小的花粉颗粒借助风力四处飘散,极易被吸入鼻腔引发免疫反应。同时,秋季空气湿度骤降,鼻腔黏膜水分流失加快,屏障功能减弱,过敏原更易突破防御。此外,昼夜温差增大导致冷空气频繁刺激鼻黏膜,室内通风减少使尘螨、霉菌等过敏原浓度升高,多重因素共同催生了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态势。
范晓艳强调,预防过敏性鼻炎首先要建立“过敏原隔离屏障”。花粉浓度在早晨和傍晚较高,易过敏人群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必须外出时要做好全面防护,佩戴防护口罩阻挡花粉吸入,戴宽檐帽和防风眼镜减少花粉接触面部和眼部,穿长袖衣物并束紧袖口裤脚。回家后立即更换外衣并放入密封袋,用温水清洗头发、面部和鼻腔,将附着的花粉彻底清除。
室内环境优化也是防过敏的重要举措。每日开窗通风应选择花粉浓度较低的清晨或夜间,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定期用高温清洗床单、被套,每周用吸尘器清理床垫、地毯等尘螨易孳生区域,保持室内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潮湿环境滋生霉菌。在卧室、客厅等常活动区域放置空气净化器,有效过滤空气中的花粉、尘螨等颗粒物。
范晓艳建议,易过敏人群要坚持进行科学的鼻腔护理。坚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1-2次,清除鼻腔内附着的过敏原和分泌物,保持鼻黏膜湿润。冲洗时将头部稍向前倾,用冲洗器喷头轻轻插入一侧鼻孔,让水流从另一侧鼻孔自然流出,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鼻黏膜。干燥天气可适当使用鼻腔保湿凝胶,补充黏膜水分,修复屏障功能。此外,要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避免张口呼吸导致鼻腔黏膜干燥。
饮食调理对防过敏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入秋后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橙子、坚果等,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增强鼻黏膜的修复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可适当食用银耳、百合、梨等润肺生津的食材,通过调理肺功能改善鼻部健康。同时要减少辛辣刺激、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刺激鼻黏膜引发不适。
范晓艳介绍,可以通过增强自身抵抗力改善过敏体质。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加重过敏症状。平时要坚持体育锻炼(如瑜伽、游泳、健身等)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还要保持乐观心态,情绪紧张、压力过大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
对于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群,范晓艳建议提前做好药物预防。在花粉季节来临前1-2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剂,通过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降低发病风险。出现轻微鼻痒、喷嚏时,及时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能快速控制症状防止加重。需要注意的是,鼻用减充血剂不可长期使用,连续使用不宜超过7天,避免引发药物性鼻炎。
预防过敏性鼻炎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从环境控制、日常护理、饮食调理、药物预防等方面多管齐下。当出现持续鼻塞、鼻涕倒流、睡眠受影响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物质后接受规范治疗。(翟 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