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盂县牛村镇
抓住“牛鼻子” 推进乡镇产业“三化”建设
南下庄村菌菇种植大棚

温池村整洁的街道

  1月1日,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大棚种植基地迎来了不少客人,他们有的专程来采摘草莓,有的批量购买西红柿。“我们种植大棚水果和蔬菜好几年了,知名度越来越高,回头客也不少。今年的头茬草莓刚成熟,就有顾客来了。”后元吉村草莓种植户鲍永兴高兴地说。后元吉村有20多个大棚,连续多年种植草莓,让他们打出了名气。后元吉村的草莓、南下庄村的蘑菇、温池村的蔬菜成为盂县及周边居民熟知的农产品。

  近年来,牛村镇利用位于盂县县城周边、立地条件较好的优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抓住产业“牛鼻子”,确定了乡镇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三化”发展思路。牛村镇还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设施蔬菜基地品牌打响、规模化养殖格局加速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初现雏形,牛村镇新年迎来新气象,发展步伐更稳健。

  “菜篮子”“果盘子”事关群众餐桌,也是牛村镇的主攻方向。牛村镇按照“点线面统筹、分梯次推进、常态化实施”的思路,以后元吉村精品瓜果、温池村设施蔬菜、南下庄村的食用菌为重点,积极打造设施蔬菜大棚现代农业示范区。牛村镇共有近140个大棚,各类蔬菜、水果、菌菇每年产量共计2000多吨。2023年起,后元吉村、温池村陆续对大棚进行提档升级,提升蔬果、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去年年初,我们对87个大棚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大棚采用了钢架结构、高质量棚膜,还加厚了土层。如今,大棚改造已经接近尾声了。”温池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富生说。

  除了统筹发展现有的大棚,牛村镇还引进了新项目,让产业更具特色。去年10月,占地面积200亩的牛村镇·邦农小镇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蓝莓产业示范园项目计划打造一条集“产、销、储、运、售”于一体的农特产品产业链,并利用大棚上方空间安装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项目完工后,蓝莓产业将成为牛村镇的又一品牌。

  养殖业是牛村镇的传统产业之一。牛村镇用好产业优势,打造了两条“养殖带”:在杏村、小岩沟、西山头3村发展养羊产业带;在教场、石窑峪2村发展养牛产业带。杏村村是最先发展养羊产业的村。杏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学文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们村的羊存栏数从200多只增加到500多只,并且我们还准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去年,教场村的牛、西山头村的羊也陆续“入住”圈舍。目前,牛村镇生猪存栏3100多头、牛存栏250多头、羊存栏2500多只、蛋鸡存栏3万余只,养殖数量与质量的逐年提升,不断推动牛村镇养殖产业迈上规模化发展快车道。

  去年,牛村镇以全市“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后元吉村为带动,以温池、前元吉、杏村、牛村、河下、南下庄6个村为重点对象,让各村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逐步补齐短板,有序推进改造提升。

  冬日的杏村村街道干净整洁,一些区域的路面还有施工的痕迹。王学文说:“去年,我们先后投资350余万元铺设雨污管网、整修残垣断壁、新建围墙、整修亮化外墙、硬化路面,还打造清廉文化广场,乡村建设上了一个台阶,村里更宜居了。”

  后元吉村作为全市的“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乡村建设走在前列,完成了取暖管道、雨污水管道、弱电管道等建设;温池村铺设沥青路面、修复水井、清淤水池工程已全部完工;前元吉村投资30余万元重点对入村道路两侧残垣断壁进行整治……随着一项项工程完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速”升级。

  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新年伊始,牛村镇奏响和谐的“乐章”。下一步,牛村镇将持续推进设施蔬果产业升级,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上持续发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侯 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国内
   第03版:聚焦
   第04版:三农
冬管“管”出好效益
抓住“牛鼻子” 推进乡镇产业“三化”建设
下足“稳”功夫让羊泉村产业更长久
南庄村无土栽培草莓抢“鲜”上市
“安居+乐业” 村民过上“向往的生活”
阳泉日报三农04抓住“牛鼻子” 推进乡镇产业“三化”建设 2025-01-05 2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