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羊、鸡等畜禽存栏总量超63.7万只(头),拥有9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全县鱼类总产量515吨……一组数据,勾勒出盂县养殖业的“成长曲线”。作为我市最大的农业县区,盂县的养殖产业曾经是零散养殖、不成规模的状态。在盂县农业农村局的努力及省、市、县好政策的扶持下,盂县养殖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品种多、模式新、规模化发展已成为盂县养殖产业的新“标签”。养殖业多元“畜”力不仅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更绘就了盂县乡村产业振兴的“兴”图景。
品种多元——
从单一种到“全家桶”
8月6日一早,盂县苌池镇红崖底村的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大家早早开始了忙碌。村民张锁贵的任务是用喷壶给养殖区墙面喷水,以保持适宜的湿度。发展何种养殖,才需要这样的操作?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远卿揭开“谜底”:“我们养殖的是蝎子。蝎子对湿度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幼蝎,更需要湿润的环境。”
养殖蝎子的盂县安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盂县是“独一份”。蝎子是中药材市场的紧俏货,养殖成本低、繁殖快。“当初我们看中的就是蝎子养殖这条小众‘赛道’”。张远卿说,“自2023年引进蝎子以来,我们初步形成了引进种蝎、接生幼蝎、培育成蝎的运作模式。去年,我们培育了近200公斤蝎子,以后还要继续扩大规模。”
盂县山地多、天然水域少,发展渔业不占优势。但是,在盂县的西潘乡、上社镇、梁家寨乡等地,利用鱼菜共生系统、陆基圆池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旱地养鱼”,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最近,位于盂县西潘乡的山西潘龙湖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新建养鱼大棚。此前,公司已经拥有68个智能化养殖桶,养殖鲈鱼、鲟鱼等。公司还是我市唯一养殖三文鱼的企业。“每个月,我们有2000多斤各种鱼类销往北京,西安、太原等地,也有客户订货。我们计划再建10个大棚,增加247个养殖桶,进一步扩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山西潘龙湖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万珍如说。
梅花鹿、黑山羊、湖羊……在小众养殖品种越来越多的同时,盂县的传统养殖品种也继续保持“领跑”的优势。去年,盂县生猪存栏7.0996万头,出栏10.0436万头;肉牛存栏1.1899万头,出栏0.403万头;肉羊存栏8.631万头,出栏4.9069万头;家禽存栏46.855万只,出栏24.6922万只,整体发展势头向好。
模式创新——
从散养户到抱团干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是盂县养殖业呈现的新变化之一。
位于盂县上社镇的盂县旭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专业养殖黑山羊,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这里是阳泉市黑山羊繁育基地。这家公司由合作社扩大规模组建而成,历经十年发展,黑山羊存栏量从200只增至1500只,还带动周边3个村200余户村民共享“生态红利”。公司负责人胡丽芳说:“我们不仅养殖黑山羊,还努力保护盂县黑山羊优良的种质资源。通过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我们改良了黑山羊品种,让羊群育肥速度、多胎率提升20%,存活率超95%。”
“政府搭台、农户唱戏”的模式,也有力推动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在盂县东梁乡,寺家坪村率先养殖湖羊。随着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东梁乡又在岑峰村建立了另一处养殖基地,并以澳洲白绵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杂交出新品种澳湖羊。东梁乡还引入盂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天津一家大型养殖企业合作,实现养殖技术不愁、销售不愁。
抱团发展的养殖业,还带活了种养循环产业链。为了给羊儿提供充足的口粮,盂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东梁乡全乡范围内收购玉米秸秆,打包加工制成干储饲料。秸秆和羊粪因此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盂县东梁乡农业发展综合有限公司更是吸纳养牛大户、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加入,大家在公司内部就可以进行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同时解决了秸秆处理、牛粪处理问题。
如果说零散养殖是传统模式下的个体生存选择,那么抱团发展则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如今,盂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抱团取暖,通过组织化联合打破分散经营的瓶颈,养殖户在共享资源、协同竞争中提升了抗风险能力与发展质量。
政策支撑——
从缺支持到有保障
养殖业要“稳”得住、“长”得大,既要靠养殖户的努力,更要靠好政策的支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的支持养殖业政策,正以“真金白银”“精准滴灌”激活产业动能。
我国《“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畜牧业定位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出“到2025年,畜牧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我省对养殖业发展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支持养殖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循环化发展,这与盂县养殖产业特色高度契合。盂县抢抓机遇,通过开展设施农业贷款贴息,以财政、金融等多维度支持,推动养殖业从“散、小、弱”向“规、精、绿”转型。
盂县以“政策引路、技术护航”为双引擎,推动养殖业焕发新活力。盂县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龙头+基地+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同时,盂县农业农村局还组建专家团定期下乡指导,开设“田间课堂”培训养殖户,解决疫病防控、降本增效等难题。养殖户从“散养靠天”转向“科技赋能”,产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畜”势引擎。
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订单生产和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养殖业从业人员得到更多实惠,为全县一产增加值稳步增长作出贡献,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侯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