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矿区蔡洼街道南山村的果园里,果树上挂满苹果,工人们正在进行剪枝作业。南山村村委会主任高琳玮说:“这几天,我们把多余的树枝剪剪,让养分集中到果实上。这些果树都‘上年纪’了,我们更得精心管护,让果树结出又大又甜的苹果。”
南山村由原南山村、小南沟村合并而成。全村常住人口600多户1600余人。南山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子如何发展、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产业振兴给出了答案。近年来,村子借助离市区较近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发展租赁产业,还打造了蔬菜种植大棚、羊肚菌种植基地等,产业“多点开花”,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苹果种植是多元产业中的一个,也是这几年南山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南山村果园占地面积400多亩,以种植红富士苹果为主,还种植少量的黄元帅、嘎啦苹果。眼下,黄元帅、嘎啦苹果刚刚成熟,红富士苹果预计10月中旬成熟。谈起村子为何选择种植苹果,高琳玮打开了话匣子:“早些年,我们在这些土地上试种过玉米,但卖不上价。后来,村干部去山东考察,并和农技专家沟通、学习,发现村子所处地域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树生长,村里便决定发展苹果种植产业。一年下来苹果卖个十几万元,能给村集体增加些收入,还能带动近20人就业。”
随着立秋后气温逐渐转凉,南山村果园里的老果树迎来了管护关键期。“管护老果树得顺着它的性子来。”正在给果树剪枝的技术员徐怀宇说,“你看这棵红富士果树,老枝长得太密,阳光都透不进来,咱得把交叉枝、重叠枝剪掉,让养分往结果的树枝上走。有些枝条光长叶不结果,也得剪掉。这些‘无用枝’剪了之后,果树才能把劲儿用在结果上。过几天,我们还得追肥。这时候,苹果要长个头,还要积累糖分,我们就施羊粪、牛粪这些肥料。这既能满足果实生长对养分的持续需求,又能改善土壤透气性,让果树根系更好吸收养分。”
目前,南山村的苹果主要销往本地市场。下一步,村里计划对老果园进行改造,分批更换部分树龄较长的果树,同时挑选一些新品种苹果树补栽,为果园增添新活力。(李旭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