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汲取涉重点车辆交通事故教训,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交警部门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在全市开展面包车等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安全隐患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此次行动聚焦“五大重点”,通过精准研判、全域布控、源头治理、长效巩固等方式,全力消除高风险车辆隐患、打击易肇事行为、整改务工务农出行安全问题,为群众安全出行与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精准研判“画像”,明确整治方向
专项行动启动之初,交警支队以“分析研判”为首要任务,全面复盘涉重点车辆事故案情,挖掘涉事故车辆、驾乘人员、违法行为特征等核心信息,构建“风险画像”,明确“五大重点”治理方向,为整治工作瞄准“靶心”。
聚焦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划定核心整治对象。专项行动将面包车、中型及以上非营运客车、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四类车辆及其关联驾驶人列为核心对象。其中,面包车在农村务工务农出行中广泛使用,超员、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突出;公路客运、旅游客运直接关系大规模乘客安全,一旦出事后果严重。专项行动要求对这四类车辆及驾驶人实现“全链条管控”,从检验到资质审核、违法行为处理,做到“一车不漏、一人不缺”。
紧盯重点群体,筑牢安全防线。结合辖区实际,专项行动将农村就近务工人员、各类用工单位人员及农村“一老一小”群体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农村务工人员集中上下工时易乘坐超员车、“黑客运”;建筑施工等用工单位易出现“组织不力、违法载人”问题;“一老一小”安全意识薄弱,老年人依赖低速车辆出行,儿童易在道路穿行。对此,专项行动要求联合乡镇、村社力量,开展“点对点”宣传教育,从“人”的层面降低风险。
严查重点违法行为,重拳打击易肇事行为。专项行动明确将面包车超员载客、超速、逾期未检验、非法改装、无证驾驶、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违反信号灯等违法行为列为“必查项”,同时延伸打击疲劳驾驶、货车超载、酒驾醉驾等严重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要求对这些违法行为“零容忍”,发现即查处曝光。
把握重点时段,织密路面防控网。根据重点车辆出行规律与事故高发特征,专项行动将一早、一午、一晚上下工时段,恶劣天气、周末节假日高峰列为重点管控时段。要求警力“弹性排班”,加大巡逻与执法力度,确保“高峰有人守、重点不缺位”。
守好重点路段,打通安全“最后一公里”。专项行动将农村上下工集中路段、穿村过镇的国省道平交路口列为重点管控路段。在这些路段增设临时检查点、完善标志标线,联合“两站两员”开展劝导,从“路”的层面降低风险。
多维施策发力,打出整治组合拳
在锁定“五大重点”的基础上,交警支队整合科技、社会、部门资源,打出“路面全域布控+源头从严治理”组合拳,实现“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转变,确保隐患消除在萌芽。
“3+N”模式全域布控,科技赋能精准查缉。创新采用“3+N”风险车辆布控模式,依托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实现“精准定位、动态追踪、及时拦截”。“3类重点风险车辆”包括:逾期未报废、逾期未检验,凌晨2时至5时等重点时段通行轨迹频繁,有超员载客违法记录的重点风险车辆;“N类自选风险车辆”由各地二次研判,涵盖疲劳驾驶、非法改装、酒驾醉驾、5起以上违法行为未处理等一般风险车辆。针对省公安厅下发的重点车辆清单,支队联合各大队结合车辆轨迹、违法记录等数据“二次研判”,筛选“高风险车辆”推送至路面执法终端,通过“平台预警+路面拦截”精准查缉。同时,对大通、五菱等“大车少座”车型,通过平台“车型识别+违法预警”,发现异常立即引导检查,消除动态隐患。
“见人见车”全面清查,源头消除车辆隐患。为杜绝“问题车辆”上路,对辖区重点车辆开展“拉网式”清查,核心是“见驾驶人、见车辆、见车主”,确保隐患“不漏管、不失控”。
各大队联合乡镇干部、村支“两委”及“两站两员”,深入田间、工地、厂矿等区域,对重点车辆逐一排查登记。对检验、报废到期车辆建立“一车一档”;对临界期(检验前3个月、报废前6个月)车辆,通过电话、短信、上门提醒办理手续。
明确目标,积极行动。2025年9月30日前,面包车、中型及以上非营运客车检验率、报废率达90%以上,公路客运、旅游客运检验率、报废率达100%。为实现目标,各大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检验、上门拖车”服务;利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村社广播、“两微一抖”宣传,消除源头隐患。
源头抄告压实责任,部门协同形成合力。聚焦责任压实,通过“部门抄告、企业约谈、外省协查”,推动“公安+交通+企业+属地”共治。对辖区高风险客运企业全面排查,核查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5起以上违法行为未处理等问题,及时抄告交通运输部门约谈企业,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同时,通过“面对面”检查、“点对点”短信,向车主或企业推送“违法行为未处理、检验或报废到期、驾驶证审验”等提醒;对长期运行的外省过境问题车辆,创新“源头抄告”机制,通过省际协作平台抄告车辆登记地公安,实现“跨省联动、闭环管理”。
长效巩固成果,构建双重防线
专项行动兼顾“短期见效”与“长效巩固”,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具体后普遍”原则,将集中整治与日常管控结合、科技与宣传融合,构建“严查严管+警示引导”长效机制,确保整治不松劲、不断档。
分层分类严查严管。依托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结合流量、事故及出行规律,特别是重点车辆“固定线路”“昼伏夜出”特征,集中警力“分层、分级、分类”管控。市区重点查客运疲劳驾驶、超速;县城查中型客车逾期未检验、违法载人;农村查面包车超员、非法改装等。对“3类重点风险车辆”必拦截检查处罚,对“N类一般风险车辆”预警抽查。
针对农村务工“固定线路”,安排执法小分队“流动巡逻+定点检查”;针对“昼伏夜出”特点,凌晨2时至5时加大国省道、县乡道巡逻力度。同时,发挥农村执法小分队和酒驾醉驾异地用警作用,推行“六必查一核查”(逢酒驾醉驾、违法停车、统一行动、节假日勤务、农贸建材市场、村镇集市必查,逢“僵尸事故”车辆必核查),将隐患清理“融入日常”。
科技赋能实时提醒,动态消除安全隐患。依托“云哨”系统,整合监控、卡口、登记信息,发现逾期未检验、多起违法行为未处理车辆,立即生成预警推送至大队。民警收到预警信息,及时拦截检查;系统分析车辆轨迹,若频繁出入务工区域,推送至乡镇督促用工单位管理。
案例警示广泛宣传,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发挥“案例警示”震慑作用,收集疲劳驾驶、超员等典型事故案例,制作图文视频,通过媒体进行曝光。针对农村务工群体,制作“方言版”视频,通过村社微信群、“大喇叭”推送;针对客运驾驶人,组织“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会”,邀请受害者家属“现身说法”。民警执法中边查处边教育,讲解违法行为危害;在农村集市、工地等设立宣传点,摆放展板、发放资料、播放警示片。
此次专项行动是交警支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举措。下一步,交警支队将持续紧盯“五大重点”,以“零容忍”打击违法行为,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为群众安全出行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图片由贾星恺、王宇龙、武丹、任丽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