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看乡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
肉牛“串”起循环产业链
▲肉牛在牛圈里“散步”

  “牛棚搭好后,我们的肉牛能住进‘新家’全程圈养,养殖效率更高了,公司的循环产业链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邸利忠说。5月12日,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院内,邸利忠正和工人们忙着搭建新牛棚。

  近年来,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发展起肉牛养殖,还规模种植了600余亩鲜食玉米,通过种养结合的形式,发展循环农业,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过去我跑运输,常年在外奔波顾不上家,我就考虑转行了。”邸利忠说。2009年,邸利忠选择在村里发展养殖业,便成立了泰鑫牧业有限公司。一开始,邸利忠购回了肉牛和肉驴,经过一年多的养殖,邸利忠将肉驴全部出售,并购进了一些西门塔尔肉牛。“相对驴而言,肉牛养殖简单,我就决定一门心思养肉牛。”邸利忠说。

  牛棚外的空地上,一头头西门塔尔肉牛有的在嚼食草料,有的悠闲地晒着太阳,有的在水槽旁喝水。“开始我是个生手,根本不懂如何养牛。”邸利忠说,“遇到养殖问题,我就咨询乡里的兽医,网上寻找视频资料,还会请教乡里的养殖大户。”渐渐地,邸利忠从一个养殖“门外汉”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拿”,肉牛养殖规模也发展到近200头。

  除了有养殖技术,邸利忠还有一本自己的“养殖经”。“肉牛要吃得好,肉质才有保障。”邸利忠说。公司通过流转和租种南蒋村村民的土地,规模种植了600余亩鲜食玉米,秋收后的玉米秸秆就成了优质的肉牛饲料。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秸秆糖分高、水分足的特点。玉米收获后,有采购商直接收购,地里的秸秆还可以用来制作青贮牛饲料。“鲜食玉米走进了大城市的商超。秸秆青贮饲料质地软、易吸收,而且经过发酵处理,还能增加肉牛的食欲。”邸利忠说。

  秸秆成为肉牛饲料,肉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牛粪还可以作为肥料回田,增加土地肥力,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一举两得。“过去,一头肉牛一年所需的饲料费用约3000元。如今,我们用上自家田里的秸秆,成本降低了许多,还保证了牛肉品质和玉米产量。”邸利忠说,“过段时间,我们的新牛棚搭好后,我们会安装自动拌料机和撒料机,提高养殖效率。”

  这几年,除了养殖肉牛和种植玉米,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还发展起了秸秆打包回收业务。每年秋收后,他们会将村里的秸秆打包回收,打包后的秸秆一部分作为饲料储存起来,一部分还能对外销售。

  公司的业务多了,需要的劳力也不少。今年51岁的南蒋村村民安银柱在公司负责喂牛,一个月有2500元的工资。“喂牛不累,一天喂两次。我家离公司也不远,还能顾得上家里的20多亩地。”安银柱说。除了喂牛,盂县泰鑫牧业有限公司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农机驾驶、秸秆回收等多个岗位,为16个村民解决了工作问题。

  未来,邸利忠计划继续扩大养殖和种植规模,并推广种植鲜食玉米和多渠道秸秆回收利用,进一步激活循环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温荣鑫)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话题
   第04版:教育
   第05版:健康
   第06版:漾泉
   第07版:文娱
   第08版:看乡村
任志芳:在青砖上做好“硬花活”
肉牛“串”起循环产业链
“归雁”办企业反哺小山村
阳泉晚报看乡村08肉牛“串”起循环产业链 2021-05-19 2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