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我在一个极为美好的、安静的环境里,极安静地品赏、回悟、思索,然而我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动”,即震动、感动、撼动,以及血脉牵动。
“一起吧,一起!”展板上的画作似是这样和我说。“一起吧,一起!”画展前的众人似也这样和我说。
像是歌声列成一队,像是召集来的鲜花、松柏、云朵、晨光列成一队,和我停泊瞩望。
“一起共振吧”,我急急回应。艺术是灵魂的对应物,特别是具有生命本源的“红色艺术”,扑面而来的感触会在体内迅速拥涌、发酵、溢出,只要接近它,就会感受到周围充满着一种极具动感的、令人澎湃的东西。
《中共一大会议旧址》《八一南昌起义旧址》《湘江战役纪念馆》《李大钊在北大的办公室》《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泸定铁索桥》《夹金山下》《南湖红船》《延安宝塔》《二郎滩渡口》《麻田小景》《太行山的小推车》《百团大战纪念碑》《信念》《长征日记》……一幅幅彩色素雅的画作徐徐展开,一个个情怀激荡的故事牵紧人们的心。
我是每天都到展厅走一走的,凝神驻足于艺术作品前,我的内心会真正获得安宁,或者说,会在真正的安宁中得以振动。这个展览已经开展有一段时间了,恰在树木葳蕤、远山木棉花映山红艳的六月里展出,恰在山河、信念、诗篇都格外昂扬,生命万物和青春都格外蓬勃的七月上旬里展出。百米展线、百幅作品、百年征程,展览将艺术和党史紧密衔接,把每一幅画作都拓展成了一篇生动鲜活的党史课件。
品阅、回顾、思考,艺术赏识、精神创造、情感激发从来都是让人觉得快乐又奢侈的事情。
“红色足迹”水彩画写生作品展是阳泉画家宫来祥先生几十年间孜孜不倦探寻红色足迹、寻访红色遗址,特别是沿着红军长征路线,选取长征中一些重要历史场景,以及阳泉这个红色城市的重要历史印迹而写生完成的创作。
我是很敬慕宫来祥老师的,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从小听着革命故事,看着爱国电影,读着英雄书籍长大,把坚守党的文艺方向,执行党的文艺方针,研究和宣传红色革命历史当成了自己的必然使命。为了完成好革命历史创作,老人背着画架画纸、画笔颜料,先后到过韶山、井冈山、延安,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坚持不懈进行实地考察、寻访写生,用画笔记录下一处处令人难忘的地方,用毕生的热情完成着他的艺术使命。“我画红色足迹并没有什么庸俗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内心里充满了对革命先烈和英雄伟人的敬重和热爱。”宫老师这样说。
我本人不懂得绘画,但因为常年与艺术作品的“碰触”学会了些品赏。我的认知里,“红色足迹”水彩画写生作品景物虚实结合,画面意境深邃,生动翔实地再现了革命征途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饱蘸深情地讴歌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给人以坚定坚强、激昂向上的正能量。也常碰到宫老师在展厅为观众做着正能量的现场讲解,他对观众说:“我劝你们也带着孩子和朋友一块儿去走走长征路,亲身感受一下红军驻扎过的地方和走过的路,看看伟人住过的小屋和山洞,看看中央政治局当年开会的简陋场所,看看高耸入云的雪山,看看一望无际的草地。这样,你就会感到现在的生活有多么来之不易,多么的幸福。”
领着孩子来看展览的那些年轻夫妇们,他们最初的意图是想让自家孩子来接受一下艺术美育和红色熏陶,但他们自己首先为作品撼动了,也为一位古稀老人走长征路,画红色画,用毕生热情完成艺术使命的赤子情怀而深深感动了。根扎在血脉中的文化力量和红色基因,会成为我们许多人凝聚、团结、奋进的动力源泉。
我碰到一位耄耋之年的赵姓老先生来展厅看展,老人说:“我们一家都是共产党员,我、老伴、儿子、媳妇、孙子三辈人都来看过这个展览,我尤其来了多次,既观艺术,又学党史,红色展览很振奋人心。”
赵老先生眼眸前是一幅名为《抗日地道村——南庄村》的作品,画作中一棵苍劲的老树占据了画面的多个空间,画幅色彩沉稳厚重,笔触凝练有力,老树枝干纵横虬曲,枝丫间折射出了千丝万缕的光辉,周边小草破土萌生,更映照出大树参天耸立。这幅画作,让我们看到的仿佛不是风景,而是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所有生命完成时的庄严,是我们家园风光片片和煦的美好安宁。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品格,驱使我们不断前进。
“莫把丹青等闲看”,艺术感觉和诗歌相同,读一首诗要读出诗的感受,看一幅画,要看到画本体的光源,它闪耀着的能量能够与人达成一种形而上的心灵沟通,引发起人们强烈的精神震动和情感共鸣。或者说,百年党史里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使得我们有了一种共同的情绪与融通,这是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能从《长沙第一师范的君子亭》的亭子间,从《长沙第一师范校园里的水井》的井绳中感受到一种精神、灵魂的升华;能从《黎平会议会址内景》和《洛川会议会址》的木桌、木椅、木凳、木窗棂里感受到映红的光霞、强大的力量。我们身临其境看到《冬天的若尔盖草原》的浩然广袤,看到《红军走过的草地》被晨光照耀的波波点点,我们一起深切地感受着《毛泽东东渡黄河渡口——陕北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中有着白胡子的老人,手指黄河时的那份自豪。
艺术是海,其中珍藏着无数的珍宝;艺术是灯,照亮着人们前进的路途。展墙上的画作,呈现着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人类永不荒芜的思想高地,展览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心声和热爱,常常会将观赏者深深牵动。一波观众离开了,一波观众进来了,观赏者在阅读、欣赏作品的同时,其实已经透过作品的景象、情节、色彩与语境达成了一种共同的心灵振动。
“我们党领导下的这段革命斗争历史,纪念地极多,以我有限的生命和能力很难全部将其表现为画作。我可以做的只能是不断地画、努力地画、持之以恒地画,倾注我全部的激情和生命。”宫来祥先生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来充实和丰富他研究多年的红色写生课题,希望留给后人值得品阅的红色写生作品。阳泉展览馆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举办这个红色展览,是为我市广大群众了解、研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擦亮“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品牌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而我们……
不会用更贴切的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受了,只想和大家说,多来看一些展览吧,让我们眼中有美,心中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