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史翠花
~~~□心 湖
~~~□王一珉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回村庄深处
□史翠花

  一

  我的村庄在大山上。山里的光景,土地是爹娘。在这块土地上活着,撅着屁股刨地种粮已然是信仰,勤劳是必要的手段。

  每年不等开春的雷响,歇在深冬没有好好用的力气已经着急,毛驴驮、箩筐挑,各种肥粪撒进地,铁镢铁锤找到地堰塌口,把一道石头堾垒出铁墙精神。风还寒,干活的热气早跑出来,这是农民的礼数。

  苦干建田,整修二坡地,治理荒沟,筑坝造田,村前村后的梯田被打造得塄齐堰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水池小旱井陆续建成,山下大石门水库的水经几级泵站提水到邻村平垴,成为重要的区域供水应急水源。热火朝天的人们迸发出集体力量,那时的村庄,时刻被一种干劲包围着、激励着、鼓舞着。

  全村六个生产小队,积肥倒粪,刨茬挽草,到地里打坷垃翻地,为饲养院的牲口切草备料,各队比学赶超有氛围。有一年为了抗旱,我妈和她同龄的一拨小媳妇淘池塘挖淤泥,泥重加臭汗,口渴加饿慌,一步步、一担担、一回回,如同干旱年她在人稠的地堰上挑水点种,如同她跑上山百斤千斤地刨蒿草用来沤肥挣工分。

  “担饭”也是劳动。荆条箩筐里小心搁放几个铝饭盒,饭到地头,吃饭时刻也到了,玉茭面饼、菜窝窝,或者两掺面糠面窝窝。干粮进嘴,笑话几串,东倒西歪哄笑一阵,耗去的体力刚弹回来一些,催促干活的呼喊又来了。秋川姥姥饭量大,我妈给秋川姥姥担饭总用砂锅,砂锅上盖一个高粱秆圆箅子,圆箅子上经常蜷着几个大红薯。

  也有人给我妈担饭,休息等饭中,把火点起来,找几穗玉茭烧着吃。急着咬下去,满嘴半生不熟的味。我妈说,不好吃,但吃得香。

  二

  1960年没吃少喝,每当提起,我妈一个“唉”字,恍如一切就在昨天。

  我妈还是害怕,死心塌地要对土地、对庄稼好,把铁锄镰刀当作武器,拼命地劳动。她经常说粮食的金贵,告诉我们不要挑拣。

  大姑1960年出生,她和同年代的几个女孩子,在农村这片热土上,延续着农业生产的热火朝天。点种施肥收割,各队的小排车四面八方忙运输,窑洞顶就是打谷场,扇车转,扫帚攒,玉茭皮草墩在一群妇女的屁股下一垫,新蜕皮的玉茭码高,一堆又一堆。

  从春天开始,农民田间地头一把接一把汗,陪伴种子走向粮食。随着化肥进地,秋天望见了越来越好的丰收,生产队欢腾、忙碌,土地对于人们辛勤付出的总结汇报中带着充分肯定。

  1980年前后,农村联产承包形成声势,责任田、口粮地,农民用更为深刻的情怀在土地上开始实践。除了主粮,白菜土豆、红薯倭瓜、粟子黑豆,都在几乎一致的种植规划下一步步变现,同时,艰苦朴素的原则日日紧跟。

  当时,各家的黑瓷油罐天天在锅台边蹲着。女人们朝锅里给油总是带着犹豫,有油花晕开就行了,持家的女人懂得物质节制,也擅长克制。

  三

  农业连打基础,增产增收给了农民体面,集体经济壮大,余粮效益让整个村庄亢奋。日子又迈进一步,不少家户请批宅基地,村西拔地而起一排又一排新窑洞,分层坐落,户属有主,崭新而整齐,村庄一下子增了气派。

  老院以北的土坎上,奶奶的新宅择日开工。前墙一天天垒高,青石也被烧熟焚灰抹出白墙,一伙人累着累着也便圈门结工了。瘫痪多年的爷爷1979年病逝,新庄窝落地总算了却奶奶的一桩心事,靠山吃山几眼窑,苦熬硬耗终于为苦命的孩子们赚到一把娶老婆的资本。

  村东的黄土坡地上盖起了猪场,新猪圈三排,沿坡分列,一格一格,崭新而有气势。四姥姥是养猪高手,身上挂一个油腻围腰,成天笑着喊骂圈里的猪。猪对四姥姥也十分依赖,只要听见四姥姥的声音,或者看见人来,两鼻孔连嘴几乎要拱出圈来。

  后来建成的粉条厂,在四里八乡很是招眼,宽粉条细粉条一把把搭上院里的铁丝绳,晒干,装袋装箱。永才爷爷和明生老姑几个人出出进进,同时还做凉粉,东古贝、西古贝、史家山的人打听过来,经常回头买。

  我妈也开始养猪。猪仔买回来,各种养猪功课做足,最后毛顺膘肥地出栏,那是她农活之余的骄傲。我也在老师的发动下动了勤工俭学养兔的心思,我妈同意,小孩子从小就该树立自力更生理念。河里寻回石头,背筐背回白土,找几块木板,我妈垒的兔窝像冬暖夏凉的小窑洞。我盼着春天的草长出来,我的一只红眼睛白兔和两只黄眼睛黑兔需要它们。

  忙活一辈,曾经不计其数为集体手编荆条箩筐的二姥姥早已去世,从中传承好手艺的义巴爷爷亲自为我编了小背筐,专为挽草。当我的兔变成钱,当我妈抽出一块钱给我,我和我妈内心都有“膨胀”,冲着这鸡零狗碎的“副业”,冲着这粮食收入之外的“收益”。

  四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农民的劳动姿势,这话触碰到我对村庄的认知。

  1984年我离家去读书。我妈把划拨玉茭到手的粮票给我,让我在城里的食堂买细粮做成的好饭。再后来,工作在小城,有了“铁饭碗”,某种意义上脱离了乡土。我和走出村庄的其他读书人一样,在远离村庄之外的劳动岗位上守土尽责。

  而我的本源初心是从村庄长出来的,那些保存在村的人情世故;那些回村路上盛装的风景;那些越近越净的空气,越闻越香的土味,越看越亲的邻居,越听越爱的乡音,怎可不要?所以,每次回村我都情怀急切。

  有时会倏然想起以小仇爷爷为代表的一茬村干部,他们熟悉村情,敢说敢干,注重发现培养年轻人。后来抓住市场机遇开办的沙发厂、木器厂等村办特色企业,想必也凝结有他们的智慧。

  也会想起故去的会平的父亲,他在供销社拨拉算盘,让那时候还小的我很是佩服;会想起下乡干部老石到我家吃派饭,我妈用心地做一顿小开条,诱人食欲的鸡蛋臊堆得快要溢出大碗,老石离开时坚持把饭钱留下;会想起秋忙季,虽然生产队长的一声暴喝,唬住我们无比想吃甜棒或钻麦秸堆的急切,我们并不甘心,另辟战场周旋。

  五

  老槐树不情愿老去,倒在贵巴爷爷家西窑顶上的粗大枯干旁侧,不知何时伸长了一簇簇新枝。那些在大槐树下留下身影气息的人会随时找它来追问记忆。

  我妈愿意回村问记忆,而今夏回去小住的愿望因故不达。即使这样,她也不忘自问自探:要不回去吧?住两天,顶多一礼拜,我这两条腿……跟邻居也讲:“想回,不知道孩子们同意不,可是,哦,要是吃水用水方便的话……”进退忐忑。

  种下去的各类种子,得受多少滋养才可以瓷实地长好?我妈因此对于依然能够在村庄过活,真实地看着地里庄稼拔节抽穗走向好年景,从无停止地念想。老家于她,抬头是干净清澈的天,低头是生长五谷的地,周围是各家各户家长里短的平凡人情。下雨、刮风……她似乎都有掌控的策略。

  趁中秋放假,我爬上青石大山直奔回村,蓝天白云前面领跑,沿路花草欢快追撵,也有不守交通规矩的野兔突然横跃马路吓人一跳,还有我妈从小城打来电话,叮嘱我记得看看新改的旱厕成了啥样。听到我的声音,峦生姥姥折身回院,抱一个大倭瓜等在街门口,说这个品种好吃,要捎给我妈。

  这次返城路上,特意去看太行桥岭战役抗战烈士纪念碑。碑上,我发现了“赵谦芝”。1939年9月,秦基伟司令员指挥打响了这场战役,我们村32个村民参战,8人受伤,2个担架队员和10余个无名烈士牺牲。丰碑巍峨人不还,英魂随走大青山。离开我每次回村必经的纪念碑亭,我似乎看见厚土下的老姑夫流泪了,他的父亲赵谦芝失去消息的1939年,他才9岁。

  而三年前陪妈回村小住的某天,88岁的老姑夫颤巍巍挪步找我,手捏一张小纸条,上面认认真真写着三个字——赵谦芝,他的父亲。他看我的眼很期待:“你在政府,帮我查查,看看有没有这个人。听说是村里派任务去,再没有回来,日本人害死的。”不出几个月,老姑夫走了。

  六

  时间如一声咳嗽,离开村庄快40年了,皱纹和白发与日俱增,而回忆历久弥坚。偷吃青皮核桃染黑双手怕举报,大槐树下妈妈孩子一大群吵翻外地来的货郎担,小姥姥嘴叼长烟杆一板一眼续讲薛平贵,终生未娶的三姥姥怀揣一沓毛票悄密密找我的工人父亲帮兑换,烧热的土坯炕半夜烫醒苇席上滚躺着的娃娃们,裹了围巾抬着小泥火不顾刺寒看电影,举着少先队旗敲锣打鼓到西古贝中心小学庆“六一”,几个捣乱鬼男孩带着卷边折页的课本逃课,还跳塄钻洞打架……这都是怀念的具象,而且,越老越念。

  我爸归了这片土地后,每年回家祭祖,我都尽量多的各种亲近, 也学我爸双手背后的样子,尽量多地替他走过看过村东村西的变化。回了城里的家,又极尽全面地向我妈讲述犄角旮旯的回村见闻,家庭的,家族的,家园的,我也想让这个嫁过来几十年的“自村人”,尽量多地了解她1991年离开村庄以来那块土地上的故人新事。

  一眨眼都是过去,村庄还在,土地还在,只是人马鼎盛时期的1000多口人,如今只留200人左右。村庄渐渐空了,每当太阳落山,窑洞灯光四散在村,星星点点都是惆怅。一直忠于庄稼的人也都老了,他们不满意年轻人不理农事的好高骛远,不舍得眼前土地撂荒,也担忧自己老到没有力气时终究要痛失手里的土地。

  如今的村子,有太阳能路灯照着,道路顺畅,小卖店方便,种粮有补助,病有新农合,旱厕改成冲厕,乡村振兴正起节拍。但,村庄那么多人以各种缘由离乡进城,或读书,或谋新的职业,或奔赴新生代爱情。奶奶为娶媳妇咬牙建成的青石窑洞,早已不是生活的标配,村里外出找寻天空的翅膀,都从这块曾经无所不能的土地上飞走了。新时代的村庄将是另一番活法吧。

  为什么怀念?地缘人缘,土地恩养,人心归暖,这是我的村庄的逻辑,大众的、真诚的、鲜少质疑的,无论村庄怎样变化,都如一条纽带,连接着谁,凝聚着谁,感动着谁,呼唤着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话题
   第04版:教育
   第05版:文娱
   第06版:漾泉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走回村庄深处
秋韵二首
红岩岭上好风光
阳泉晚报漾泉06走回村庄深处 2021-10-27 2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