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原本应生活在沙漠里,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不过,儿时能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见到骆驼,那可真是一件稀罕的事。之前我只在电视和书本上见过骆驼,如此近距离地观察骆驼还是第一次。记得那头骆驼是隔壁村一个人买回来的,当时围观的人很多,说什么的也有。那时候我年龄小,对大家说的什么并不感兴趣,只是看到骆驼我就莫名开心。
那头骆驼很瘦,和我脑海里骆驼的样子相差很远。不过,一路上的颠沛流离,这头骆驼能够站在这里已经算是一件幸事。当时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仔细打量着它,发现它也在看着我。它的眼神很温和,与它对视,它的目光总能戳中我内心柔软之处。于是,我迅速从人群中跑出去,拔了些野草喂给它吃。或许它真的饿坏了,狼吞虎咽的样子倒是有几分可爱。
骆驼来了,我想村子里的那些动物们应该挺高兴的,因为它们又有新朋友了。在农村,马、驴、骡子其实还是很常见的。记得小时候我最先认识的是驴,因为隔壁张大娘家就有一头驴。那头驴很倔,而且脾气不太好,经常踢人,以至于我每次见到它时,总会和它保持安全距离,生怕它一个不高兴,给我一脚。解铃还须系铃人,能降住这头驴的只有张大娘。不过,马和骡子我总是分不清,以至于在路上碰到骡子后,我总会大声地喊出:“妈妈,你看你看,有大马、大马。”母亲说:“那是骡子,不是马,马不是这个样子的。”后来我才在动物百科全书上弄清马、驴、骡各自的特征。骡是马、驴所生,公驴和母马所生的叫马骡,公马和母驴所生的叫驴骡。
当时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特意绕路去隔壁村看这头骆驼,仿佛已经成了习惯,一天不见,还挺想它的。一直以来,骆驼都是很温顺的样子,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它的体型抑或其他因素而对它感到害怕,不像张大娘家那头驴,只要提起,我就会紧张起来。我想:“骆驼对于我的到来,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满怀期待?”因为它除了能够吃到更新鲜的草,或许也无法拒绝每一个对它好的人。
在新疆支教时,我所在的学校离喀尔苏沙漠公园不远,放假时我总会去转一转。在那里,我见到了成群结队的骆驼,和儿时见过的那头骆驼不同的是,这里的骆驼更强壮一些,走起路来更有劲儿。我想:“儿时的那头骆驼,之前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其实我想到更多的是:儿时的那头骆驼面临抉择时,它本可以永远待在沙漠里的,可以不上车,或者躺下装死……我替它想了太多的办法,至少那样,身边有自己的同伴。可当它到了我们那个小山村,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人、陌生的山、陌生的水,甚至连吃的草都是陌生的,难免会不习惯。可我从它的眼神里并没有看到一丁点的难过,或许它和其他骆驼想法并不同,它是向往外面世界的,可能它知道外面的世界虽好,但也充满了挑战,可它还是想试一试,不甘心在沙漠里待一辈子。我突然想起几年前的自己,那年我刚毕业,当我面临抉择的时候,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出去闯闯,始终没有后悔。
记得我上小学六年级后,因为学习紧张,偶尔才会去看那头骆驼。可有一天当我再去时,没有见到它,心里很失落。有人说骆驼的主人因为要去大城市居住,把它卖掉了。也有人说:“骆驼干活累死了”……关于这头骆驼,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它最终结局的答案。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当年,它曾有过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