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李忠红
 ·秋 思
~~~□史玉宝
~~~□董永寿
~~~□郭会清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定”的代称“榆关”
□李忠红

  过去,读书人在其文学作品中标明自己或他人籍贯的时候,往往喜欢使用一种代称。这种代称一般比本称的知名度要高,而且含有骄傲、夸大的成分在内。像盂县人田国俊的很多作品落款是“乌河田国俊”,李嵉龄也用“乌河李嵉龄”,从过去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喜好用“仇犹”“盂山”“盂州”来代称盂县。同理,我们发现在很多过去的文献资料中,好多人喜欢用“榆关”“上艾”“石艾”来代称“平定州”。而且“榆关”的使用频率特别高,使用者中不乏元好问、乔宇、傅山、武承谟等文化名人。

  “上艾”是因为西汉时曾在平定设立上艾县,北魏时将上艾县改称为石艾县。用“上艾”“石艾”代称平定,突出的是平定悠久的历史。那么用“榆关”代称平定的原因何在呢?

  在几版清代《平定州志》中,“上城,汉韩信击赵,下井陉口,驻兵于此,筑城为寨,以榆塞门,因名榆关。宋太平兴国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县,徙治焉。”明成化二年丙戌科进士、平定人白思明在《重修上城记》中也写道,“平定上城最古地郡名榆关,考之州志云,肇自汉将军韩信伐赵,下井陉时驻兵于此,而筑斯城。以榆木塞门,肆号榆关郡焉。”按这些记载,平定上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三年(公元前205年)十月韩信伐赵,在“井陉之战”前,曾驻兵于此,并修筑了这座城池,用榆木修造城门,故名榆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军北伐晋阳,北汉灭亡。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皇朝平晋阳,以此县先归,于是乃立平定军,仍改广阳县为平定县”(见《太平寰宇记》)。改广阳县为平定县是因为这里是北汉属县中最早归附宋朝的县。平定县设立后,县治从广阳城(在州西南八十里,即唐广阳县城,今名广阳村,废址犹存)迁徙到了榆关城,随后又增筑了下城。上城城门有二:南曰迎薰,北曰榆关。“上城周二里三百四十八步,下城随山高下计六里三十八步。”(见清平定州知州陶易《重修平定州城记》)之后,直到民国,古榆关城一直是平定州、平定县的县治所在。这是榆关的由来与历史。

  在与平定有关的史料中,最早出现“榆关”是在宋代名将韩琦的《五律·黑砂岭路》中,诗中有“诘曲榆关道,终朝险复平”。金大安二年(1210年)四月赵秉文所撰的《涌云楼记》中,有“楼枕古榆关”之句。元好问的诗中也有“为向榆关使君道,郡中合有二贤堂”之句。吕思诚的《土风记》中,有“后石艾为广阳,徙治榆关”的记载。明代名臣王琼有“俨与榆关增壮观,故为高士作幽栖”之句。明代乐平乔宇写有“榆关高岭高接天”。傅山先生有“艾郡自秦汉,榆关亦燕赵”之句。清代平定州知州曾尚增的《榆关会业序》中记有“前司牧设立榆关书院”。因为古榆关的因素,平定州设立了榆关书院(后改为“嘉山书院”),有关“榆关”的文稿、诗句数不胜数。

  先有这么多文化名人赞“榆关”,后人用“榆关”来代称“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明代,“榆关”从名家名篇中逐渐进入普通读书人的文稿中。西南舁村现存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玉像创建南殿记》中有“仇犹东南,榆关东北,延寿之乡,玉像招提”,这里用“仇犹”代称盂县,用“榆关”代称平定州。冠山现存明正德二年《重修资福寺碑》,有“榆关群山所环也,然以名山称者惟冠山焉”之句。燕龛村现存明万历四十七年《重修甘泉寺西殿记》中有“榆关郡北六十里许,有村曰燕龛”等等。

  进入清代,用“榆关”代称平定州的情况更普遍了。傅山先生在他的名篇《介林》落款中,有“偕来者,榆关白孕彩,离石王浯,汾阳胡亮、胡同兄弟”。关家峪康熙七年《重修五龙圣母庙序》中“榆郡北五十里许,有村曰关家峪”,将“榆关郡”简称为“榆郡”。盂县韩庄村(今属阳泉郊区)康熙三十四年《新建聚云戏楼碑记》中的“榆关府庠生杜人仙”,竟将平定州代称为“榆关府”。上章召雍正三年《重修同善庵记》中有“榆关庠生史养文熏沐撰并书篆”之句。康熙五十八年四月,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第一才子”的直隶新安县知县武承谟在给小峪村挚友曹伟所撰《皇清待赠孺人曹母张太君墓志铭》中,有“每取路榆关,辄奔走堂皇,下见荆花棣萼之美”之句。直到民国,还有人这样使用。西垴村民国十六年《新建普济阁序》中有“榆关北境,有村曰西垴”,此时的榆关指的是平定县,而不是平定州了。

  对于一些正史资料中的“榆关”是否一定说的就是平定州上城,有人也提出了质疑。清代名士张佩芳先生曾作《榆关考》。他认为,韩信伐赵筑榆关城一事,在《史记》《汉书》中没有记载。史料中最早出现“榆关”是在《隋书·高祖纪》,其中有“开皇三年三月癸亥,城榆关贺娄子干传,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后来的《唐书·地理志》《资治通鉴》《通典》《续通典》《金虏节要》《大明一统志》均有“榆关”的记载。不过,这些史书中的榆关指的是平州的榆关,而非平定州的榆关。

  且不论张佩芳先生考证是否正确,但榆关之说至少在宋代改广阳县为平定县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后人喜欢用“榆关”来代称平定州、平定县,原因有二:一是榆关与西汉名将韩信有关;二是历史上曾经有众多文化名人咏诵古榆关城。“榆关”的名气远远大于“平定”的名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教育
   第04版:健康
   第05版:视野
   第06版:漾泉
   第07版:文娱
   第08版:广告
书画作品
“平定”的代称“榆关”
秋 思
诗四首
小人书
阳泉晚报漾泉06“平定”的代称“榆关” 2022-11-01 2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