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八音会,是流行于北方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因演出时主要使用八种乐器而得名。这门传统民间艺术,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衰亡,20世纪80年代后又复苏兴旺。在郊区西南舁乡,逢年过节“闹红火”、传统庙会、婚丧嫁娶、群众文化活动中,总少不了它来增色。我们一起走进西南舁乡东南舁村,深度对话非遗传承人,感受市级非遗项目“东南舁八音会”的独特之美。~~~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音会,是流行于北方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因演出时主要使用八种乐器而得名。这门传统民间艺术,成熟兴盛于明末清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衰亡,20世纪80年代后又复苏兴旺。在郊区西南舁乡,逢年过节“闹红火”、传统庙会、婚丧嫁娶、群众文化活动中,总少不了它来增色。我们一起走进西南舁乡东南舁村,深度对话非遗传承人,感受市级非遗项目“东南舁八音会”的独特之美。
王秀槐:奏响丝竹音 让“老调”圈“新粉”
王秀槐(左起第三)和队员们演奏八音会曲目(资料图)
铙、钹
“十样锦”
笛子
管子
扣镲

  坐定、起范儿,鼓声铿锵、笛声悠扬、铙钹铮铮……11月15日,郊区西南舁乡东南舁村,70岁的王秀槐组织村里的八音会表演队队员大清早就排练了起来。他时而领奏,与队员一起表演;时而充当老师,为队员们指出演奏中存在的问题,整个过程一丝不苟、细致认真。“王老师是市级非遗项目‘东南舁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一直以来他都是俺们的领队。能得到老师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我们学得很顺利,进步也很大。前段时间,我们还代表市里去长治市壶关县参加了2022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八音会大赛,现场表演效果很好,成绩不错咧。”队员王贵英说。

  传承非遗技艺、弘扬非遗文化,是王秀槐近年来一直坚持的。他说,他的理想就是奏响丝竹音,让“老调”圈“新粉”。

  拜师:“军乐手”也能演奏八音会

  “八音会表演难的是对乐曲的把握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这需要表演者勤学苦练。咱们这几天抓紧把《小放驴》的曲子练熟,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王秀槐在排练间隙对大伙儿说。

  在东南舁村,提起王秀槐,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他组织的“军乐队”,开业典礼、婚丧嫁娶、传统庙会时人们总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王秀槐说:“我从小爱好音乐,年轻时一边上班一边自学了好多种乐器。十多年前,我和村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建起了一支军乐队,统一购买了萨克斯、低音号、军鼓、长号等,一有空余时间就一起排练。后来大家演奏时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的队伍还四处‘走穴’呢。”

  “军乐手”缘何成了市级非遗项目“东南舁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还得从王秀槐与师傅王保才的艺术“碰撞”说起。八音会在东南舁村已流传数代,村民王保才是第四代传承人。前些年,村里“闹红火”的队伍中,王保才的八音会演奏队伍和王秀槐的军乐队总能遇上。台上轮番表演、台下互动交流,渐渐地,王秀槐对八音会演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保才学习八音会的年头不短,他看我诚心想学很乐意教我,但他年龄比我小几岁,收我为徒是在我‘软磨硬泡’好一阵儿才同意的。”王秀槐说。

  2019年起,王秀槐在王保才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习八音会。从演奏技巧到经典曲目,再到不同曲目的演奏风格,王秀槐感觉越学越有意思,越学越有成就感。

  钻研:情曲交融演奏更有感染力

  村里流传下来的八音会曲目有三四十首,《牧牛》《钉盘碗》《乙字开门》《尺字红杨曲》《士字拜门》等是八音会演奏成员的保留曲目。“八音会曲目风格多样,有的热烈火爆,有的低回婉转,在不同的场合表演,八音会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要想表演到位,情感的拿捏和表现至关重要。”王秀槐说,“举几个简单的例子,《牧牛》《扑蛾》《八宝》这几首曲子就是可欢快可低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表演场景呈现不同的风格,做到情曲交融,‘老调’也有了新生命,表演才更有感染力。”

  八音会由笙、鼓、笛子、铙、钹、“十样锦”等8种乐器演奏,如今,王秀槐可以说样样擅长。每种乐器的音色怎么样,在表演中发挥着何种作用,甚至不同乐器的维修保养方法,王秀槐在学习八音会的过程中总在钻研。王秀槐说,八音会是一门传统民间艺术,比起我原先演奏的军乐曲,它更有乡土文化魅力,“我们不能只追求能演奏,还要理解其中的文化根脉,让演奏更精彩传神”。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是秀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刚开始,我们摸不透每种乐器在表演中发挥什么作用,他就带着我们一遍遍试,慢慢揣摩。一段时间下来,我们也清楚地理解了不同乐器的作用,能更好地诠释演奏曲目了。”“以前,乐器出了小故障我们总是求人维修,现在秀槐就能帮我们诊断个八九不离十,乐器出现的小毛病他当场就能解决。”……八音会表演队的队员们提起王秀槐的钻研精神,毫不吝啬夸赞之词。

  筑梦:让丝竹“老调”圈“新粉”

  “八音会最初是用于祭天地、祭祖先的,后来婚丧嫁娶也常用到。特别是二十世纪末,村里人家办喜事时,往往要请两支或三支八音会表演队,一路吹奏,沿街赛技,非常热闹;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金秋时节庆丰收、传统庙会等活动,更是八音会大展风采的好时机。”说起八音会曾经的“风光”,王秀槐娓娓道来。但在他看来,八音会也要跟上时代发展,走出小村,迈上更大的舞台。

  精心排练演奏曲目、购置统一的演出服装、丰富舞台表演形式……王秀槐带领他的八音会表演队一直在朝着目标迈进。终于,今年8月,他们这支八音会表演队登上了“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2022年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八音会大赛的舞台,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提起当时的场景,亲身参与的八音会表演队队员王海花记忆犹新:“比赛现场,全省的八音会表演艺术家、爱好者云集,说实话我们在后台的时候其实很紧张,就怕上台出啥纰漏、表演露了丑。但是秀槐领队一直在给队员们打气鼓劲,我们上了场表演很从容,现场效果格外好,台下不少观众给我们叫好。”

  带领队伍“走出去”的同时,王秀槐还积极向下一代普及这项非遗技艺。“同村的小孩子也有几个对八音会很感兴趣,他们经常围着看我们排练。孩子们有的想学吹笛子,有的想学打‘十样锦’,有的想学吹笙,我就免费教他们。听说郊区还会不定期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只要孩子们愿意学,我就会多多走进学校,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八音会、喜欢八音会,也借助他们的力量让非遗文化重放异彩。”王秀槐说。郭鑫璐文/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广告
   第03版:专题
   第04版:教育
   第05版:健康
   第06版:漾泉
   第07版:视野
   第08版:广告
王秀槐:奏响丝竹音 让“老调”圈“新粉”
阳泉晚报专题03王秀槐:奏响丝竹音 让“老调”圈“新粉” 2022-12-16 2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