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韩利敏
~~~□白瑞勤
~~~□问 津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戏台上蕴乡愁
□韩利敏

  乡愁是远方游子心中的牵挂,是村口池塘里的影像,是泛黄的家信,是外婆打的黄米糕。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乡愁也不同。我的乡愁都留在大阳泉的古戏台中。

  第一次见到大阳泉村的古戏台,就被它惊艳到了。那是一个黄昏,我散步经过张穆花园,往五龙宫方向走。在晚霞的余晖中,一座戏台跳入眼帘,它华光四射、富丽堂皇,晚霞的红光在它周身绽放,使它充满了优雅而尊贵的魅力,我瞬间就被它独特的气质迷住了。

  这座戏台叫“遏云楼”,这雅致的名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歌舞》:“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戏台宽阔,方正大气,由清代辛南庄匠人建造,规模宏大、格局完整、飞檐翘角、巍峨壮观,堪称阳泉地区最美的古戏台。

  遏云楼美就美在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观赏,都能看到它的壮观夺目。单说屋顶,几乎包含了中国建筑中能用到的所有结构。屋顶主体是弧线优美的卷棚式,按照比例巧妙地结合了悬山式、歇山式、硬山式,它们层次错落,舒张自如地组合在一起,立体感极强。

  华美的屋顶下是极具看点的斗栱,遏云楼的斗栱虽然失去结构功能,没有承重作用,但表现丰富。斗栱种类有双昂五踩、单昂三踩斗、云头斗栱等,特别是后台平身科斗栱层层迭出,远看似蝴蝶展翅。

  台内文武门额上有精美的彩绘图案,这是遏云楼区别于其他古戏台的地方,为的是不和中间的木雕雀替重复。明间采用了多层镂空木雕,呈鸟翼状曲线的“二龙戏珠”图案居中,两边金龙首望、吞云吐雾、灵动飞舞、呼之欲出。次间凤凰双展翅,线条生动,惟妙惟肖。台柱两侧镂刻鸟雀花卉。如果把遏云楼比作一件衣服,那是非常精美的。那些雀替饰品犹如衣服上的绣品,遍布所有,精湛传神,鲜艳夺目,极具艺术价值。这样的雕刻风格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民国后期。

  遏云楼和对面的五龙宫是一个建筑组合,如果了解了五龙宫的历史地位,那也就理解了遏云楼为何能修建得如此华丽。

  大阳泉的祈雨风俗由来已久,就在五龙宫举行,清光绪十一年五龙宫《重修碑记》中有“祈年舞雩祷雨”的记载,可惜今天已经难见这样的重大活动。五龙宫对面原来只有石台,祭祀时当作供案使用。清道光元年重修嘒愉楼时,将石台拓宽,并在上面加盖了气宇轩昂的建筑构建,形成戏台,这就是遏云楼。

  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大阳泉村的传统庙会,村里一定会下雨,这一日也必定唱戏。戏台上,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戏台下,村民并没有因为下雨而离开,他们或撑雨伞,或披雨披,或找个避雨的屋檐站定,在大雨中继续看戏,看得津津入迷,看得酣畅淋漓。

  大阳泉村不止一座戏台,广育祠对面也是古戏台,曰“嘒愉楼”。戏楼始建年代不详,四柱砂石方柱支撑卷棚顶,这也是阳泉地区别于晋中、晋南戏台的地方,其他地区的戏台立柱多用木柱。嘒愉楼大梁上的额仿用料粗实,直接架连柱子,显得古朴简洁、敦实粗犷,为金元建筑遗风。有意思的是戏台石柱上雕刻的一副行草楹联:“切莫认真转眼荣华空闹热;也休作假劝人忠孝可兴观。”在欣赏书家飘逸的字体同时,仔细品咂文字,不禁感慨其内涵的深厚底蕴及戏剧教化育人的真谛。

  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展示载体。大阳泉的戏台是艺术精品,它们犹如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小宫殿,古色古香,庄重典雅,给人们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曾几何时,戏台周围人才辈出,张佩芳、张敦颐、张穆一门三大儒,名扬海外;魁盛号、松茂号、四义号名号接踵,商贸活动达关外。元仁宗亲临登云日楼远眺,何等赏心悦目;吕中丞随行即兴赋诗,多么意气风发。而今戏台依旧在,“希音堂”却没有张穆灯下著书立说的身影。云日楼震中倒塌,徒留一片遗迹。魁盛号的辉煌渐行渐远,终成为人们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南来北往,寒暑更迭,戏台见证了大阳泉村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2024年7月28日,大阳泉的古戏台下,人头攒动,灯光旖旎中,掌声不断。舞台上一个儒雅的小伙子,西装革履,风度翩翩,一首《我爱你,中国》,歌声嘹亮,余音绕梁,引起台下观众连声叫好。小伙子连唱两首歌行礼后,观众马上站起来呼喊:“再来一首、再来一首”,不让小伙子谢幕退台。最后小伙子连唱了5首歌,观众依然掌声雷动。这一台晚会由大阳泉村的村民自编自导表演完成,参演人员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是2岁大的小朋友,最后出场的小伙子将晚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人们的热烈议论中得知,原来唱歌的小伙是大阳泉村郗家的外甥,趁着赶庙专程回姥娘家省亲,他是正在俄罗斯读博士的学生,从小在大阳泉村里长大。无论走得多远,心中总有那抹乡愁。在一片赞叹声中,晚会结束了,但人们脸上的笑意和快乐久久没有散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资讯越来越发达,老百姓的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QQ、微信、电视等充斥了人们的生活,但能够坐在古老的戏台下,品尝一场古色古香的大戏,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戏剧上演了悲欢离合的生动故事,正如人间百态,由此戏台也成为感情宣泄和表达的依托。如果说戏剧承担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人们从戏剧中了解历史,了解生活,从而学会思考,得到感悟,正如卢梭的教育理念:“在戏剧实践中学习。”那么,戏台作为承载的物体,修建得多么精美都不为过,因为它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和抹不掉的乡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消费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文体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影视
古戏台上蕴乡愁
把春天留在心中(组 诗)
小小公园春意浓
阳泉晚报漾泉05古戏台上蕴乡愁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