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前后,媒体报道了大量有关读书的新闻。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全民阅读高潮迭起,让我这个“书虫”感慨万端。
读书,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著书能以文字符号、影像资料等形式,将我们的知识与经验传承给后人。而读书,则让后辈得以站在前人的智慧成果之上,向更高处攀登。比如,先辈所著的中医典籍,详尽记载了各种草药的性能,使后人无需重复尝味验性的过程,便能直接受益于前辈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进一步强化医药文明对人类生存质量的服务功能。再如,清代学者张穆的16卷巨著《蒙古游牧记》,细致记录蒙古各部落的地理边界、历史沿革,以及历代北方民族间的交往关系。这部史料丰富、考证精详的著作,不仅填补了正史记载的空白,更成为中外研究蒙古史的权威典籍,受到张之洞、梁启超等学者的高度赞誉,还被译为外文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从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无数人在这些经典作品的滋养下成长。正是这样的良性循环,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
古人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的一生,需要依靠“吃”来补充能量。吃什么呢?一是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物质食粮。二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精神食粮。知识堪称人生最强大的驱动力,阅读恰似为生命赋能的过程。持续阅读的人,往往具备更强的问题处理能力,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思维洞察世界。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大多拥有热爱读书的习惯。正是阅读,提升了他们的能力,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更让他们得以站在时代前沿,预见个人的发展方向与人类的未来图景。
书如饭食要天天“吃”。像对待每日三餐般坚持阅读吧,即便每天仅抽出两个小时来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也会惊喜地发现,日益丰沛的知识储备,会让你变得更加理性从容、睿智通透,更能在字里行间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快乐,让生命在书香的浸润中绽放独特光彩。
(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