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许多外卖骑手的日常路线里,高新区御康社区的书香门第小区有了不小的变化。曾经小区不规则的楼栋分布让他们送餐“找楼难”,如今依靠社区平面路线图,他们能更快、更准地送达订单,还能在送餐途中化身“社区侦察兵”,将发现的隐患问题随手拍下报送给社区。外卖骑手成为社区的“移动网格员”,折射出基层治理创新中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见5月9日《阳泉日报》)
基层治理的破题关键,在于能否精准捕捉到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御康社区的可贵之处,在于真正俯下身来倾听新就业群体的声音。当骑手们被楼宇标识模糊、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困扰时,社区没有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而是通过绘制专业路线图、标注暖新驿站等举措,将服务细化到每个路标指引、每处充电插座。这种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城市毛细血管的绣花功夫,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的不只是便利,更是一份被看见、被尊重的城市温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御康社区创新性地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优势转化为治理资源。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以及环卫工人,天然具备“流动探头”的独特属性。当他们带着“移动网格员”的身份穿梭在社区时,那些曾被忽略的井盖移位、垃圾堆积等问题隐患,便可以被及时发现。这种治理智慧的创新,既破解了传统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人力资源瓶颈,也让新就业群体在参与基层治理中找到价值认同。
社区治理的良性互动,需要“双向奔赴”的制度设计。当商铺贴出“友好商户”标识时,传递的不仅是免费热水、特惠套餐的物质关怀,更是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精神接纳;新就业群体则通过志愿服务反哺社区,完成了从服务受益者到治理参与者的身份转变,这种良性互动正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城市的现代化不仅需要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需要充满人文关怀的治理温度。我们应将城市中流动的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共同体,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让城市文明在“双向奔赴”中持续升级。(温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