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
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发布药品、保健品购买消费警示~~~
2025青海国际合唱节落幕~~~
~~~
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发布药品、保健品购买消费警示
别让保健品骗局“盯上”爸妈的钱包

  近期,一些打着“健康关怀”幌子的不法商家,将目光投向关注健康的老年群体。他们利用虚假宣传手段推销药品、保健品,不仅掏空老人的钱袋子,更可能延误治疗、损害健康。

  为了守护好大家的“养老钱”和身心健康,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发布药品、保健品购买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朋友及其家人,务必擦亮双眼,警惕这些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警惕虚假营销套路

  当前,市面上充斥着一些看起来好心的“免费”活动。无论是“免费体检”“免费领鸡蛋”“免费送礼品”,还是“免费或低价旅游”“免费联欢”,目的都是把老人吸引进店,套取个人信息,拉入微信群,为后续推销高价保健品铺路。

  更值得警惕的是不法商家花样百出的营销套路。一些所谓的“名医”“教授”“专家”,在讲座上大谈特谈健康焦虑,夸大保健品功效,把普通保健品吹得神乎其神,能降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甚至找来事先安排的“托儿”现身说法,编造康复奇迹,让老人一步步掉进陷阱。

  为了进一步迷惑人,商家还会虚构“权威证明”。他们假借国家机关、医院、研究机构甚至外国进口、最新科技等名头,为产品功效“背书”,用“科学数据”“最新发现”等噱头给老人“洗脑”,让人不知不觉就心甘情愿掏了腰包。

  保健品≠药品

  消费者要认清一个关键事实:保健品绝非药品。保健品仅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的特定保健功能,且效果因人而异,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证健康所必须等内容。”

  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提醒市民,身体不适请务必就医。凡是吹嘘能“根治”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癌症,或者能“替代”药物、“快速见效”的保健品,通通是违法虚假宣传,千万别信。

  科学理性消费,合理合法维权

  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保持科学理性和提高防范意识是关键。

  市12315投诉举报中心提醒市民,购买保健食品,务必选择正规医院、药店这些靠谱渠道,认准产品包装上的“小蓝帽”标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购买时要理性,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别被“优惠”冲昏头脑。对于价格昂贵的“高科技”“进口”保健品,消费者购买时更应高度警惕,多和家人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

  购买保健品后,消费者要留存好购买凭证、产品包装、宣传单页甚至微信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发现所购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产品质量等问题时,消费者要及时拨打12315、12345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可能涉及诈骗行为的,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温荣鑫 张振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乡村
   第05版:漾泉
   第06版:艺苑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图片新闻
别让保健品骗局“盯上”爸妈的钱包
阳泉市爱乐合唱团荣获金奖
“硬水”VS“软水”,哪种更适合饮用?
阳泉晚报新闻02别让保健品骗局“盯上”爸妈的钱包 2025-06-16 2 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