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问 津
~~~□李娟银
~~~□郝葆良
第15期(8月30日)~~~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庙会七月七
□问 津

  我们村叫宋家庄,在平定县是数得上号的大村。村里的庙会定在农历七月,正庙日是农历七月初七。这日子可不一般,神话传说中讲,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常有人说这是咱中国人正宗的情人节。可以说,我们村的庙会既有历史底蕴,又极具浪漫色彩。

  我这里说的浪漫可不是夸大其词,生活中的确如此。农历七月初七那天,晴朗朗的天,常常会来一阵雨,人们说,那是牛郎和织女的泪,泪中有离别的伤心,也有团聚的激动。每年的这一天,喜鹊都忙着去搭桥,所以这天的喜鹊很少见。为了甄别这一传说的真伪,小时候,我们可真的到处去寻喜鹊,别说,这一天的喜鹊还真的少见,你说怪不怪?

  还有说法称,这天晚上藏在葡萄架下侧耳细听,能听到牛郎织女的私语。对于这一说法,我颇感兴趣,也曾想去亲耳听听,可惜那时候普通农家没有葡萄架。神话传说本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凭这一点,我们村的庙会就注定不寻常。

  在农村,一年一度的庙会是隆重的节日,其热闹程度可与春节、元宵节比肩。不管哪个村,只要说“过庙了”,一准是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大村有大热闹,小村有小热闹,从不会冷场。我们村是大村,自然热闹更盛。

  无戏不成庙,庙会是戏曲的主舞台。村里唱戏一般以晋剧为主,偶尔也唱豫剧。观众多是上了岁数的人,搬来凳子端端正正坐着,不管日晒雨淋,按时到场,场场不误。其中不乏超级戏迷,平常懂戏,看戏时全身心投入,还能现场讲戏。最厉害的是,演员不要说唱错戏文,就是上下绣楼走错两步,他们都能看出来,一定要追到后台讨论个明白。这赶庙时的大戏,白天热闹,晚上好看,电子屏上的字幕起了大作用,布景也烘托出好效果。有时,主角们还会登台清唱几段,准被观众叫好,得谢好几次幕。

  庙会的大戏一般要唱上好几天,正庙这天是“三开箱”,上午、下午、晚上唱三场。外村来看戏的人,顾不上回家吃饭,找个饭摊随便填饱肚子即可。要是遇上唱连本戏,那就更舍不得错过了。

  除了唱大戏,村里还会在七月初七晚上请一台歌舞团的晚会,那才叫狂欢呢!数不清的年轻男女早早赶来,把靠前的中心位置占得满满当当,头挨头、肩靠肩、人挤人,黑压压一片。台上劲歌热舞、霓光闪烁、互动热烈,台下掌声、叫好声、口哨声、伴唱声,响彻云霄。

  村里向来不乏文艺爱好者,有些人还挺专业。大家自发组织起来排练文艺节目,搬上台来表演,还真挺吸引人的。打这以后,过庙会时,村里还会加一台由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接地气、有生气,也很叫好。

  文体、文体,光有“文”可不行。村里还穿插着如篮球、拔河、登山、象棋等竞技比赛,把庙会衬托得热闹非凡,很受村民欢迎。大村嘛,的确是人力资源占优势,既能组办本村男篮联赛,又能举办篮球邀请赛,附近的村庄和周边厂矿同场角逐,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让庙会不断植入现代生活元素。

  我们村规模大,有两座戏台。旧戏台曾经修缮过,小巧些,在旧村中心;新戏台建于20世纪80年代,台面和场地都很宽敞,被新建的住宅楼半包围着。庙会期间,新村一带极其热闹。新台上唱戏,旧台也不冷清,每晚都在放映电影。小孩子们自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倒也缓解了街道的拥挤。

  庙会真是“吃货”的乐园。道路两旁,油条、拉面、小菜、啤酒、麻辣拌、串串、鸡柳、炒凉粉、面皮、扒糕、枣糕、烧饼、麻花、臭豆腐、煮玉米,应有尽有。空气里弥漫着麻、辣、酸、甜各种味儿,十分诱人。庙会上的饭摊和酒店饭馆不一样,没有那么多规矩讲究,多了几分坦然随和,花不了多少钱,就能吃得饱、吃得好,心情也跟着美美的。

  农历七月初七前后,很多水果正好成熟上市,西瓜也在后鼎盛时期,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人。除了吃的,还有许多卖日用品、卖服装鞋袜、卖工艺品、卖花卉的摊位,甚至还有推销宽带、卖保险、卖汽车的,热闹得很。而且,我们村好像蕴藏着无穷的购买力,让大小商家都能来时开心,走时满意。

  民以食为天,我们村的庙会实实在在满是“吃”的乐趣。家家户户早早就开始邀请亲朋好友来“过庙”,“姥姥家门口看大戏”就是最响的请帖。邀得亲朋来,须备待客席,免不了买菜割肉设宴招待,啤酒饮料得用汽车往回拉。乡亲们非常好客,常常需分批次招待好几天,花钱费力,也欢欢喜喜,就盼着宾客盈门,待客越多越说明人气旺盛。村风的慷慨大气、乡亲们的热情实在,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庙会也是联系亲情、友情、乡情、人情的重要纽带。

  我们村是大村,离城仅十里之遥,与五矿接壤,交通便利。农历七月初七又逢农闲,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前来赶庙看戏,所以,村里的庙会场面很大,吸引了众多商贩,摊位绵延数里,望不到头。赶庙的人络绎不绝,逛完满载而归。最有意思的是,戏唱完了,摊位还在;庙过完了,人们照来。庙会的人气,就是这么旺。

  我离开老家快二十年了,每年过庙都要回村。庙会往往赶在暑假末尾,时间充裕,我是一定要把庙会仔仔细细“过完”的。白天我在庙会上转得多,晚上我在戏台下看得多。农历七月的天气,晚上已经凉快些了,搬条凳子坐在戏台下,前后左右的观众有熟识的,也有生面孔,但坐在台下就是乡亲,没几句就能聊得热乎起来。灯火通明,映亮半个夜空;星汉璀璨,连通天上人间;唱念做打,尽现戏曲魅力;吹拉弹唱,演绎千古传奇,直到曲终幕落,观众还意犹未尽,望一眼遥远星河,为牛郎织女送去祝福……直到如今,我还是坚持认为,我们村的庙会历史渊源最深远、内涵最丰富、意境最美好、主题最突出,最值得一过。

  啊,家乡的庙会就如窖藏了数百年的陈酿,无论何时,轻轻端起,浅浅入口,已然陶醉其中。往后漫长的岁月里,那滋味也让人回味绵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教育
   第04版:乡村
   第05版:漾泉
   第06版:艺苑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广告
庙会七月七
两情若是久长时
在秋风里放歌
《后来我摸到衣服上妈妈缝的针脚,顿时泪流满面……》
阳泉晚报漾泉05庙会七月七 2025-09-01 2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