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南大东街小学未来教室举办了一场读书交流活动。阳泉日报小记者团与该校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选书初衷与阅读感悟畅所欲言,并在现场进行了“即时写作”。随后,师生们一同走进操场采摘山楂,体验劳动与收获的喜悦。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拓宽视野、在互动中增进友谊,更在实践中真切体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嫦娥五号”跃然纸上
上周,我们在南大东街小学举办了一场读书交流活动。活动中,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名为《嫦娥探月立体书》。
这本书是由中国航天基金会审定、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中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奥秘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书里有很多有趣的互动设计,特别吸引人。其中有一页是立体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一展开,它就“蹦”了出来,做得十分精致。它的两侧装有太阳能板,中间部分是金色的,底下还有四个支撑架。
这本书还讲到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知识,比如,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其实是它反射的太阳光;书里也解释了月相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从古至今,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歇。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争取也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洪城河小学六(3)班 李若菡
读《在宇宙比橘子还小的时候》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特别有趣的书,叫《在宇宙比橘子还小的时候》。这本书的作者是[澳]菲利普·邦廷,由毛太郎翻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进化,用贴近生活的方式,让我们了解从宇宙比橘子还小的那一刻起,一切如何慢慢演变,最终出现了人类。
作者告诉我们,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粒子,是在比吃完一份冰激凌还短的时间里诞生的。这让我不禁思考:为什么你我和花鸟虫鱼都拥有共同的祖先?海洋动物又是怎样进化成陆地动物的?
宇宙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神奇,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实在太少了。我们从哪里来?未来又要到哪里去?宇宙中还有太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照顾好它。我们的任务,就是让这个家园在我们离开时,比来时更加美好。
南大东街小学六(1)班 王玥瑄
“米小圈”是我的开心果
在南大东街小学未来教室,我读了《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非常有意思。
书中的米小圈是个淘气鬼,喜欢捉弄同学李黎。李黎是谁呢?她就是米小圈的“死对头”。有一次,米小圈不小心打了李黎一下,李黎可生气了,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件事。
虽然米小圈有点调皮,但他的故事总能逗得我哈哈大笑。读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校园生活不只有上课和写作业,还藏着那么多好玩的事儿。
我爱读《米小圈上学记》!
刘家垴小学三(3)班 李泳娇
读《红星照耀中国》 赞今日中华
南大东街小学的未来教室藏书丰富,拥有上千册图书。最近,阳泉日报小记者团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读书交流活动,我选择了《红星照耀中国》来阅读。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以前的中国贫穷落后,人民饱受压迫。如今的中国,不仅经济发达、科技进步,还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为此,我写了一首诗:
中国赞
以前中国很贫穷,中国人民受压迫。
现在中国很发达,安全中国人人夸。
小南坑小学四(2)班 王靖伟
诗词中的“命运密码”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古典名著。一百二十回中,写尽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也道出了人世间的冷暖悲欢。
我之所以喜欢《红楼梦》,是因为作者常在故事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穿插几句诗词,轻轻点出整段情节的悲喜。比如我特别喜欢的那句“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还有“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短短十几个字,不仅韵律和谐,还能道出人物的命运与文章的深意,这正是中华文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
《红楼梦》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刻画出每个人的性格与形象,读起来仿佛他们就在眼前,真实而鲜活。直到贾府由盛转衰,凄凉落败,留给读者的只有一声长叹。上站小学六(6)班 孙怡霖
我读《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王葆,其他人物有苏鸣凤、杨拴儿、姚俊、郑小登,以及王葆的奶奶……
《宝葫芦的秘密》讲述了一个叫王葆的小男孩获得了一个宝葫芦。起初,他享受着宝葫芦带来的“特殊幸福”,觉得自己万事大吉。但很快,宝葫芦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让他明白了不劳而获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本书是张天翼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部经典童话,读起来特别有意思。
上站小学三(11)班 樊子睿
金葵花奖
为激发小记者“爱写稿、快写稿、写好稿”的创作热情,我们将从每期小记者版发表的稿件中,评选出一篇优秀作品,授予作者“金葵花奖”。上一期,小记者王靖伟凭借作品《中秋节的诗意传承》,获得该奖项。
作者简介
王靖伟,就读于小南坑小学四年级。
他性格开朗,团结同学,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他的课余生活动静结合,既喜欢书法、手工,也热爱打篮球、骑行,更着迷于在历史书籍中探寻智慧。
通过参加小记者活动,他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创作灵感也更加丰富。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他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阳泉日报小记者总监 张莉萍
本版照片由张泽慧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