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书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我要说,读书是一种行动,一种坚持,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一本好书《站上巨人肩膀》,拨动着我的心弦,震撼了我的心灵。
《站上巨人肩膀》这本书,就是要我们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在经典中站上巨人肩膀,从经典中汲取人类智慧与力量。读《周易》《史记》、中国四大名著及外国名著等。读经典,可以超越时空,与历代杰出人物和高尚的灵魂进行对话;读经典,可以开启心智,润泽心灵;读经典,可以给人鼓舞,让人自信。阅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拥有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
阅读可以获得新知,可改变命运。爱因斯坦从阅读经典中具备了哲学头脑与眼光。我国汉代开国谋臣张良熟读《太公兵法》,从而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国著名科学家卢柯在不断阅读与学习中,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位普通农民姜吉禹,成为了中国菊芋治理沙漠第一人,他用菊芋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得力于他在阅读中的发现与亲自实践的验证。
捧着这本书,读着读着,我的心灵微微一颤:啊!原来,古今中外的许多人士都是在不断阅读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这些成功事例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阅读,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在书籍中找到巨人的肩膀,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捷径。
古今中外介绍的阅读方法有很多,但是最重要、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有四种:学会圈点批注,做好读书笔记,掌握精读方法,运用博读技巧。我们一起分享掌握精读方法。
精读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朱熹认为,精读没有捷径,对于精读的书,要从头熟读,逐字理解,逐句揣摩,逐段反复,把一本书读得通透烂熟。一直读到“去其皮,方见肉;去其肉,方见骨;去其骨,方见髓”。体验到圣人的智慧,并将圣人的智慧转化成自己内在品质,这时候才是有益的。
精读常用的方法有:读薄、读思、质疑、循序渐进。读薄像吃饭一样,将吃进的东西反复嚼碎后,排除杂质留下营养。读薄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中去掉杂质留下营养的过程。在读思中有所发现,在比较中理解和思考;知古知今,古今互参;在思考中辨言外之意。善于思考的人大都博学、善问、好钻研;知识渊博的人,大都思考周密、见解深刻、预测正确。学会了读思的方法,我们便可以“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秋水,便是独立思考的思想浪花。质疑,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问号,在文中释疑,在追根溯源中,明辨是非。通过观察、实地考察、试验中找到答案。循序渐进,“循序”是方法,“渐进”是目的。循序渐进,如同吃饭一样,一口一口嚼烂咽下,对身体才有益处。学知识也一样,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得到提高。
《站上巨人肩膀》让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一生都需要好好读书!我们要想比巨人登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应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读书是一份坚持、一份信念,我们要像坚毅的竹子一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
让我们一起坚持读书吧,一起走进圣人之地。
(西南舁小学 武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