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居民的日常见面问候语从“吃了吗”到“忙啥呢”,最近忽然变成了“做核酸了吗”,虽然只是平常的问候语,却显示了大家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与自觉配合。但是,老年人由于智能手机及网络使用不熟练等原因,出示核酸采样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场所经常遇到技术障碍,确实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精准显示个人出行轨迹、核酸检测记录等助力疫情防控的手段,我是十分佩服的。手机简直就是一个服务疫情防控、保护居民身心安全、最大限度保护公共场所疫情风险降低的“保安员”“医护者”“报警器”。其实,对于老年人普遍不善使用手机,带来的出示核酸采样码存在技术障碍这件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这不,5月25日《阳泉日报·晚报版》发表的肩题为“手机里找不到二维码?别慌!只需出示小胸牌就可以做核酸检测”,主标题为“定制‘核酸胸牌’,关怀老人真走心”的新闻,说的就是城区义井街道南边堰社区针对这件事情采取的办法,让老年人笑逐颜开,让老年人的子女们连声道谢。该社区党总支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辖区内70岁以上老年人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录入预登记码,并统一收集、排版、设计、制作,制成特色“核酸胸牌”后,再由微网格员把胸牌送到每位老人手中。如果是老两口,还可以制作成正反两面的,不仅方便老人做核酸检测时使用,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登记效率,减少了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的等待时间,有效改善和避免了老年人做核酸检测时,经常出现的不会连接网络上不了网或者是上了网找不见二维码的尴尬,真是太贴心了。
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老龄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越来越需要社区(村)等基层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动脑筋、伸出援手。南边堰社区为老年人自制的“核酸胸牌”,我觉得全市所有的社区(村)都应该效仿,并举一反三通过类似办法,解决老年人因为不善操作手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时遇到的难题。这种办法不仅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心病”,消除他们做核酸检测时的畏难情绪,还有效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登记效率,减少了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的等待时间,降低了疫情传播概率,好处显而易见。
这正是:小小“核酸胸牌”,专治老人“心病”。家家都有老人,需要大家倾情。赶紧广而告之,更多老人暖心。
(陋 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