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岁的张钰瑾刚刚参加工作满一年时间。2017年,她从阳泉到天津上大学,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成为天津某医院的一名护士。护士的工作时间不固定,需要“三班倒”,过年、过节时经常忙到“飞起”,以至于张钰瑾渐渐没了“节日观”。
2022年1月,眼看离除夕越来越近,家家户户都在清扫卫生、准备年货,一派喜气洋洋,然而张钰瑾和同事却被临时抽调到了津南区,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挨家挨户上门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张钰瑾把手套摘掉,双手就好像长时间泡在水里刚捞出来一样,皱皱巴巴、不忍直视。爬了一天楼梯,手脚早已冻僵,胳膊累到抬不起来。“身上的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脱下后才发现脚后跟已经长了水泡,脸上也被口罩勒出红色印痕。”张钰瑾说。
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从没让张钰瑾感到困难,真正让她为难的是对父母说出那句“今年我不能回家过年了”。直到除夕前一天,医护人员才结束全部核酸采样工作。“那天晚上,我和父母通了个视频电话,他们在家和外婆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而我只能一个人在酒店吃泡面。”张钰瑾回想起去年的除夕遗憾地说道,这是她长这么大第一次没有在父母身边过年。
关于工作,张钰瑾的内心有很多感触:“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后,父母经常在电话中询问我的工作近况。他们会心疼我工作辛苦,但更多时候是为我感到骄傲。”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张钰瑾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在工作排班表出来的第一时间,她就订好了回家的车票。“我算了一下日期,只能在家待两天,但是能和家人团聚,不再一个人过年,我很满足。”张钰瑾告诉记者。这是她工作后第一次回家过年,为此她特意去逛了天津的年货市场,按照家人的喜好买了一些衣服、鞋子,还有天津特产大麻花,通过快递寄回家。
为了迎接女儿的归来,张家父母早已去超市买了她爱吃的蔬菜、水果、零食,提前计划年夜饭的菜单。“1月21日上午9点,孩子值完班才能安心离开,踏上返乡路。她乘坐的高铁到阳泉北站的时间是傍晚6点半,我会在车站门口接她,然后一起回家吃年夜饭。”张钰瑾的父亲满怀期待地说。(王玥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