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是很严重的疾病,因此一旦确认要及时问诊,同时要做好护理。
坚持服药。心衰患者即使病情有所好转,未经医生许可,也不能自行停药或减少服药剂量;病情加重时,也不能随便增加药物剂量。心衰患者如果突然停药或加量,均可能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且容易引起心衰复发,甚至导致死亡。
低盐饮食。心衰病人心功能差,容易出现液体潴留的情况。吃得过咸时,体内摄入钠量多,导致血液的容量增加和血压的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液体更容易潴留于全身各处。因此,轻度心衰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控制在4~5g以下,中重度病人每日摄入食盐量应控制在1~2g以下。
饮水有度。由于心衰患者肾脏处理钠和水的能力较差,摄入过多液体会加重病情。一个日常活动没有问题的病人,每天摄入2000ml左右液体是可以的,包括汤、茶、粥、奶、饮料、水等流动的液体,以及含多汁的水果。病情重的患者,需减少液体摄入量。
充足睡眠。每天保证6~8小时睡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睡眠的时候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在休养和维护,而缺乏睡眠的人体器官往往都会反应迟钝,免疫系统亦是如此。
监测体重。体重增加是心衰加重的最初迹象之一,意味着组织中液体在积聚。建议患者每天晨起排空膀胱后测量体重,若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如每周增加2~3公斤,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日常生活中,控制体重也有利于心衰的控制。
运动有度。患者在运动时应掌握“度”,以活动时不感到疲乏、最高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度。对于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适度锻炼是有益的,但对一些急性心衰、心衰加重患者,不建议运动锻炼。
避免诱发因素。感染、过劳、情绪激动、饮食不当等均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所以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激动。感染是心衰的主要诱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占绝大多数,因此,心衰患者在夏秋之交时可接种流感疫苗,预防秋冬季高发的呼吸道疾病。
戒烟戒酒。烟酒除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心脏产生直接不良反应外,还会影响人体氧气的运送及药物的功效,是心衰死亡的主要因素,因而心衰患者需要戒除烟酒。
避免便秘。用力排便时会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心衰,严重时会引起心梗和猝死,所以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减少心衰的诱发。
定期随访。心衰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情稳定时,最好固定一个医生,每隔2~3周到心血管专科随访。
(大河健康报 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