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漾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张海江
~~~□周 婷
~~~□石香梅
~~~□尹丽萍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路风尘
□张海江

  一辈子,要走很多路。

  村是山村,家也一定住在山上。

  上学时,有好几条小路都能到达学校。每条路上都留下我成长的足迹,还有身后一声声的叮咛:放学了,不要贪玩,早点回来。一条路,走得时间长了,就换另一条路走几天,反正都是土路,风里雨里雪中,陷泥里拔出来,滑倒了爬起来。

  山村里的路都不宽,有的甚至不能称之为路。住在北边山坡上和村中间的孩子们,上下学走的是一条河渠。雨季时河水肆虐,无路可走;旱季时河床裸露,乱石嶙峋。中间路过一处河道相接的地方,河涧上只通过一根输水的铸铁管道,等于现实中的独木桥。胆大的孩子踩着铁管,“噔噔噔”几步就跨过去了。胆小的,只好下河滩,绕远路。走在路上,会不由自主地踢石子,一直踢到校门口。山里的孩子,特别费鞋。

  我上学所走的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两边荆条、刺槐、榆树、杂草丛生;平坦处,只是一户人家的窑顶。窑顶前沿砖砌花墙的十字空里,时常能看到住着细腰的大黄蜂。我那时调皮,找两根细棍从腰部夹住它,拴上长长的线绳,放飞,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小风筝。走着走着,童心泯发。暖暖的春阳下,蹲在一个蚂蚁窝边,看着进进出出的蚂蚁们,似自己也加入了它们的行列,钻进了蚂蚁窝。恍惚间,宛若做了一个梦。脑洞大开,简直可以思考人生。那时,人生的梦想,无非就是长大后,一定要买个崭新的、里外有几个兜的书包,一个兜装课本,一个兜装文具盒,一个兜装弹弓和石子。懒懒散散中,听到上课的铃声,才蓦然惊醒。撒开脚丫子,跑得再快,也免不了在教室门口罚站。

  盛夏之际,放学后,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回家的路,变得十分漫长,故意磨磨蹭蹭等太阳落山。荆条开细碎的紫白色小花,一簇簇的,蜜蜂从这个枝头,飞向那个枝头。枝头上,还爬着像孙悟空一样、头上长两根长长触角的天牛,抓的时候一定要先捏住它的头,否则,它一回头,先逮住手咬。但是,我比较害怕的,是地下偶然钻出来的蚰蜒,这斑斓蜿蜒的节肢动物,有着数也数不清的腿,气味难闻。蝴蝶落在花上时,轻轻挨近,可以捏住它宽大的翅膀活捉,然后压在笔记本里作标本。不太好看的,就放生了。

  太阳累了,靠在半山腰。远处的山坡上,经常看到那个放羊小扬起鞭子的轮廓,他捡起土坷垃块,扔向离群的羊,边扔边吆喝。一群白色的羊蠕动着圆滚滚的身子,往回走。那个放羊小,是外村的,我认识。他经常把羊群赶到学校操场边的杨树下,摆开水槽,羊喝水,他休息。中午,他拿出饭盒,揭开。随手在路边折一根荆条,掰成两截,捋干净叶子,插到饭盒里,当筷子用。同学们围着羊看,我好奇他的就地取材。

  夕阳像金子一样铺在山坡上,在放羊小看来,这只是普普通通一天里的一个黄昏。他没有读过书,也许没听过“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只一只吃得饱饱的羊,才是他眼中一块一块闪亮的金子。

  有声音穿小路而来,像悠扬的山歌,那是妈妈的呼唤。太阳要睡觉了。

  有时候,放学尚早,我背着书包,沿着山路,跑到村后山腰间的两口水井那里玩。村里人习惯叫“大井”和“小井”。这是大人们最忌讳孩子们去的地方。井口没有支辘轳,也没有盖,怕不小心掉井里。但那里有裸露的巨石,石下有罅隙,可以挡风避雨,雨后,平坦的石面很干净,可以躺在上面睡觉。大井口粗,但不深;小井口细,我曾经看到有胆大的人双腿叉住井壁,下到黑黝黝的井底去捞掉落的水桶。大井近,我喜欢爬在井口,往下探半壁中的水面,能清清楚楚照脸。井水是天然的泉水,清冽甘甜。全村人,就靠这两口井吃水。村里人都是等大清早,水面快溢至井口时来取水。那时,连井绳也用不着。提起水桶梁,弯下腰,跪在井沿边,伸下去就能打满满一桶水。我曾经见一个住校的女老师,她不选时辰,在半下午水位已经快落至井底时来打水。折腾了大半天,总算打了两半桶浑了的水。挑起水桶,轻移莲步,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走一步退两步,两只水桶荡来荡去,已经不听她指挥。好不容易回了住处,几乎是两口空桶。

  我笑她,路也不会走。

  没几年,自己也到了必须去担水的年龄。妈妈特意去供销社为我选了一副小水桶,爸爸找来薄木片,给我做了一副十字形的“水漂”。这实在可以算作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原理很简单,如果桶里水太满,扁担颤,把“水漂”放在水面,可以防止水溅出去,因为每滴水都宝贵。第一次打水,我没有用别人帮助,系好绳子,放下水桶,左右摇摆绳子。不要着急,尽量让桶倾斜,使水一点点进桶,累积得多了,桶自然沉下去,提上来就是满的。因为不太熟练,我累得精疲力竭。颤颤巍巍挑着一担水回家,像打了一场大胜仗。挑了几趟,天渐渐黑了。最后一趟,早看不清脚下的路。远处有灯光晃来晃去,是爷爷打着手电筒来接我了。那时,他腿疼得已经拄起了拐杖。

  到现在,那两口井,由于各种原因,被掩埋,也深深埋在我心里。那只手电筒我还保存着,安上电池,一按开关,锈迹斑斑的老古董竟然还能发光。在往后无数的暗夜,照亮我前行的路。

  生命逐水而居,逐光成长。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教育
   第04版:光影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消费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影视
一路风尘
门里门外
祖母的雨滴和山峦
拒绝别人定义你的人生
阳泉晚报漾泉05一路风尘 2025-03-25 2 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