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体器官,担负着分泌胆汁、新陈代谢、产生凝血因子等多种重要功能,也面临着病毒、酒精、药物等多种潜在因素的威胁。
由于没有痛感神经,肝脏也被称为“沉默器官”,只要还有30%的肝组织在起作用,就可以维持日常生活,而这时人体通常不会出现异常症状,因此极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因为肝脏可能存在潜在“危机”:
1.皮肤异常,出现肝掌、蜘蛛痣、黄疸等。
2.食欲不振,如消化不良、厌食油腻、恶心、呕吐等。
3.易疲劳,容易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头昏耳鸣等。
4.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等。
此外,建议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等肝癌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做到应筛尽筛、应治早治。
医生建议,为预防肝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接种疫苗,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合理用药、不用滥用保健品,避免不必要的肝损伤。
(京江晚报 古瑾 孙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