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导航
平定县东关中学地理教师王恺善于布置“动手”作业,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探寻地理世界的奥秘——~~~
用脚步丈量家乡 以思政引领未来~~~
~~~
~~~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新闻网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电子版 | 旧版原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救“小网虫”

  如今,手机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在方便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让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孩子对其产生了依赖。小育(化名)同学就深受其害。

  小育的成绩一向很好,但最近他上课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精神处于游离状态,作业字迹潦草、正确率低,有时甚至不写作业。经与家长沟通,我才知道,小育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关注不够,久而久之,孩子依赖上了手机,多次因手机问题与家长发生矛盾,被家长贴上“网瘾少年”“小网虫”的标签。

  鉴于此,我采取以下措施来矫正小育的这种不良行为。

  心理疏导  因材施教

  我利用课后活动时间找小育谈话,耐心倾听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肯定了小育利用手机查找资料的做法,但同时指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身心带来危害。我告诉小育,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多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将问题学懂弄通,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此一来,小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家长的监督下,开始有节制地使用手机,做到健康绿色上网。

  家校沟通  转变理念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学会借力使力。

  跟小育家长沟通时,我采用“三明治”谈话法,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获得家长的支持;其次指出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引起家长重视;最后指导家长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我建议小育的父母要做好表率,管理好手机,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引导孩子发展特长和兴趣,将玩手机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心理学研究证明,追求愉悦是人的天性。孩子在打游戏取得胜利时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就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久而久之,就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父母要把这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进行转移,多和孩子沟通,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多去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开阔视野,以此引导孩子远离手机,逐渐与手机“解绑”。

  持续跟进  防止反弹

  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在《心理控制术》中说“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越是不间断地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所以,对于小育这种沉迷手机的行为,矫正过程中,我们要长期观察、监督,使其持续坚持不玩手机。

  经过家校共同努力,小育减少了用手机的时间和次数,学习习惯越来越好。

  (上站小学  王艳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导览
   第02版:城事
   第03版:教育
   第04版:消费
   第05版:漾泉
   第06版:文体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影视
以实践之力 激学生之趣
洪城河小学师生探寻“阳泉记忆”
解救“小网虫”
图片新闻
阳泉晚报教育03解救“小网虫”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